书籍列表


王维全集

作者: 王维字数:3.32 万字、 更新:2023-11-05

王维(701年 — 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人称“诗佛”。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于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亦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

倭漢三才圖會

作者: 寺岛良安字数:0 字、 更新:2023-10-30

《倭汉三才图会》,是由医生出身的寺岛良安编纂的日本首部百科辞典。从其命名不难看出其脱胎于我国明朝王圻主编的《三才图会》。 《倭汉三才图会》是1712年(正德2年)在日本出版的类书。按字义来说,书名的意义就是:“日本、中国的天地人三界的图册集”。 编纂者是日本大坂的医生寺岛良安。书中描述及图解了日常生活,例如工匠、钓鱼、植物、动物及星座等。著作的构思来自中国的《三才图会》。全书篇幅达到105卷81册之巨,涵盖天文、地理、人物、动植物等多方面内容,在各项目里罗列中国与日本的考证,并添上图。本书以文言写成。 在国立国会图书馆和九州大学总合研究博物馆,书的影印被数字保存,在网站上能阅览全项目的内容。

內經素問 册六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54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五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32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四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16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三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58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二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40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一

作者: 王冰,林億,孫兆重字数:146 字、 更新:2023-07-12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作者: 佚名字数:512.35 万字、 更新:2022-07-12

(梵文Mahā-prajňāpāramitāsūtra) “般若波罗蜜多”(Prajňāpāramitā),意为“通过智慧到彼岸”。略称《大般若经》、《般若经》。佛经名。为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译。六百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法师于西域得三本,到此翻译之日,文有疑错,即校三本以定之,殷勤省覆,方乃著文。”认为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共分四处(按所传佛陀说法处所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分类,相当四集)、十六会(相当于编)、二百七十五分(相当于章)。其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合四百八十一卷,是玄奘新译;其他各会属重译,例如:  第二会(卷四百零一至四百七十八)与西晋无罗叉和竺叔兰译《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四会(卷五百三十八至五百五十五)与东汉末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即《般若道行品经》)、三国吴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是同本异译;第九会(卷五百七十七)与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经》、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经》等是同本异译。

慧琳音义

作者: 唐慧琳字数:136.48 万字、 更新:2022-07-07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


1 2 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