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自序
- ◎宋教仁一死所关
- ◎十六议席取得议长
- ◎议长原采是阁员长官
- ◎袁世凯大有造于岑春煊
- ◎袁世凯之欺人语
- ◎袁世凯帝制运动之开始
- ◎袁世凯无如梁任公何
- ◎汤济武之豁达语
- ◎反袁派长期计划
- ◎马厂起义与梁汤
- ◎徐树铮排斥进步党
- ◎进步党失败原因
- ◎研究系之来龙去脉
- ◎新国会选举丑剧
- ◎另一曹锟贿选案
- ◎郑孝胥拒入段阁
- ◎进步党与段祺瑞之凶终
- ◎冯国璋失败原因
- ◎徐世昌操纵时局
- ◎皖系何以失败
- ◎汤化龙与刘崇佑
- ◎汤济武先生之被刺
- ◎黎元洪与法统问题
- ◎双十节就职之三总统
- ◎国会之双包案
- ◎民八国庆日之福州
- ◎萨镇冰与张作霖
- ◎林宗孟论自杀
- ◎谈联省自治运动
- ◎贿选与贿不选
- ◎冯玉祥之倒戈
- ◎国会寿终正寝
- ◎段祺瑞晚年舐犊
- ◎林建章杀杨砥中
- ◎又一直皖战争
- ◎曾毓隽幸脱虎口
- ◎吴佩孚不与冯玉祥妥协
- ◎奉军侵略东南之失败
- ◎林宗孟与郭松龄
- ◎直吴再起与法统尾声
- ◎林白水死于肾囊
- ◎记张宗昌
- ◎吴佩孚汀泗桥之败
- ◎日人炸死奉张之真因
- ◎孙传芳自致败亡
-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
『民国政史拾遗』◎十六议席取得议长
- 本章共 85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少数党在议场上,往往以势单力微,不能起重大作用。然遇两大党对立,其彼此人数又相差不远,少数党以举足轻重,竟获得意外收获者,亦不乏其例。民二国会选举结果,众议院总额为五百九十六名,国民党占二百六十九席,共和党次之,民主党则除跨党不计外,仅得十六席。共和党知单独不足与国民党竞争,乃一面谋与民主党合并,一面并商及众院选举议长问题。盖共和党知名之士,与梁启超多有师友渊源。民主党则由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共和统一党改组而成,以前清各省咨议局正副议长为骨干,如湖北议长汤化龙、直隶议长孙洪伊、四川议长蒲殿俊、山西议长梁善济、江西议长谢远涵、福建副议长刘崇佑,皆属其重要分子,而以汤化龙为之魁。汤与梁(启超)本有极深关系,当共和建设讨论会创立时,梁尚在日本未归,汤特买舟往访,倾谈竟夕,对于中国一切主张,均相吻合,当时该会所发表之立国方针商榷书,即出自梁之手笔。迨民主党成立,仍推梁为名义领袖。两党既有此因缘,故合并殆成必然之趋势。至于议长问题,则当提出时,在共和党以为必不难迎刃而解,因该党允以副议长予民主党,自谓条件已属相当,讵意民主党刘崇佑竟力持非以议长归该党不可。否则,宁可各行其是,因之发生波折。
刘之如此主张,不但共和党深为骇异,即民主党中人亦颇疑其喊价过高,难成事实,而以不妨迁就相劝者。刘谓:“诸君勿以吾侪系小党,得一副议长于愿斯足,须知愈是小党,愈宜高瞻远瞩,善用机会,以提高政治地位,勿存小成之见,勿持必成之念,而后乃能大成。试思谈判果破裂,在我固并副议长而不可得,彼共和党亦岂有所获耶?若大党果愿牺牲,则我小党更何须顾惜?诸君倘碍情面怕得罪人,即以我独任之可耳。”众不能屈。往返蹉商,几濒决裂,最后共和党不得已让步。及众议院选举议长,经两次投票,民主党汤化龙卒当选,共和党陈国祥继亦当选副议长,足见当时国民、共和两党票数已极接近,而民主党态度如何,实可左右全局。民主党既得众议院议长,势力大增,其在合并后之进步党中,亦占优越地位。以十六议席而能取得议长,虽曰时势造成,而刘之坚定不移,其识见亦诚有足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