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二十年来的经历
- ├ 开头的话
- ├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 ├ 二 工程师的幻想
- ├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 ├ 四 课外阅读
- ├ 五 写作的尝试
- ├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 ├ 七 英文的学习
- ├ 八 修身科的试卷
- ├ 九 幻想的消失
- ├ 一〇 青年“老学究”
- ├ 一一 踏进了约翰
- ├ 一二 深挚的友谊
- ├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 ├ 一四 初出茅庐
- ├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 ├ 一六 新饭碗问题
- ├ 一七 编译的教训
- ├ 一八 英文教员
- ├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 ├ 二〇 一个基本原则
- ├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 ├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 ├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 ├ 二四 现实的教训
- ├ 二五 一幕悲喜剧
- ├ 二六 一年的练习
- ├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 ├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 ├ 二九 转变
- ├ 三〇 几个原则
- ├ 三一 社会的信用
- ├ 三二 立场和主张
- ├ 三三 深夜被捕
- ├ 三四 到捕房
- ├ 三五 铁格子后面
- ├ 三六 高三分院
- ├ 三七 再被羁押
- ├ 三八 同情和厚意
- ├ 三九 地方法院
- ├ 四〇 押在公安局
- ├ 四一 高等法院
- ├ 四二 看守所
- ├ 四三 临时的组织
- ├ 四四 我们的“家长”
- ├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 ├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 ├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 ├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 ├ 四九 一个“难妹”
- ├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 └ 五一 前途
- 在香港的经历
- ├ 五二 波动
- ├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 ├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 ├ 五五 一个难关
- ├ 五六 新闻检查
- ├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 ├ 五八 种种尴尬
- ├ 五九 一只大笨牛
- └ 六〇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 附录
- └ 六一 我的母亲
『经历』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 本章共 1.0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我们的“难兄难弟”里面有一个胖弟弟——王博士。这个胖弟弟的样子生得那样胖胖白白,和蔼可亲!他的性情又是那样天真烂漫,笃实敦厚!凡是和我们这个胖弟弟做过朋友的,想都能得到这样的印象吧。
我第一次和造时见面,比认识乃器的时候迟了一半,是在五年前;但是他来看我的情形,却有些和乃器的相类。那时他正在光华大学做文学院院长,为着要替他所办的《自由言论》半月刊登记的问题,特到生活周刊社来和我商量。后来在蔡孑民先生等所领导的民权保障同盟开大会的时候,才第二次和他见面。此后没有机会碰着,一直到前年年底(一九三五)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开成立大会的时候,他扶病到会,刚巧坐在我的旁边,我们才第三次见面。他对我说,国难严重到这样地步,他虽有病,也不得不勉强来参加。他在会场上还起来说了几句激昂慷慨的话;他说要起来组织救国会,先要有准备进监牢的决心,现在他自己果然进监牢了。
造时是江西安福县人。在我们这几个“难兄难弟”里面,他得到比较顺利的求学机会,因为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考进了北平的清华。那时这个学校是官费留美的预备学校,他进了这个学校,由中学而大学,由大学而出洋;出洋后由学士而硕士,由硕士而博士: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不是没有逆境,却不是没有需要艰苦奋斗的逆境!那是他参加救国运动的方面。他十六岁在清华求学的时候,因为参加反对巴黎和约,要求罢免卖国贼曹、陆、章,就两次被捕过。第一次因领队到东安市场演讲被捕,第二次参加代表团向徐世昌请愿被捕。所以最近一次的被捕,在他算是第三次了。他回国后担任上海光华大学和中国公学等校的政治学教授,并加入《新月》杂志担任撰述。一年后“九一八”国难发生,他又被卷入了救国运动的漩涡!当时他发表了不少关于对日抗战的主张。后来被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因反对限制讨论范围,代表平津沪国难会议会员和行政当局交涉无效,拒不出席。同时他发起上海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和各团体救国联合会,以号召民主,主张抗日,援助上海抗战军队为主要任务。不久他又加入蔡先生等所发起的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上海分部执行委员。结果被禁止教书,不能再做教授了。于是他开始执行律师职务,并从事译著的工作。但是一年后他又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重振旗鼓,努力于救国运动。最近又第三次被捕了。
王博士具有演说的天才,尤其是在广大群众的大会场上,他能抓住群众的心理,用明晰有力的话语,有条理的说法,打动他们的心坎。
王博士屡有做官的机会,但是因为忠实于他自己的主张,不肯随便迁就,宁愿过清苦的生活,行其心之所安,这是很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