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卷首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职名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
- 本章共 2.9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
雍正十年七月
上谕十三道
初一日奉
上谕我朝设立各省驻防兵丁原以扞卫地方申明武备其历来所定规条俱属尽善无可更张乃数年以来以一二事陈奏於朕前者重见叠出不下百余次其识见甚为庸鄙朕悉置之不论未曾降旨申饬乃近日仍有不知而妄渎者是以特行宣谕以觉愚蒙一则奏称驻防兵丁之子弟宜准其在各省考试独不思国家之设驻防弁兵原令其持戈荷戟备干城之选非令其攻习文墨与文人学士争名於场屋也在弁兵之子弟有能读书向学通暁文艺者原听其来京应试以广伊等进取之途并未尝禁其从事文学也今若悉准其在外考试则伊等各从其便竞尚虚名而轻视武事必致骑射生疎操演怠忽将来更有何人充驻防之用乎况我
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所以教养弁兵者至周至渥如果应行早已着为令典又何待今日之喋喋敷陈乎一则奏称驻防兵丁身故之後其骸骨应准在外瘗葬家口亦应准在外居住独不思弁兵驻防之地不过出差之所京师乃其乡土本身既故之後而骸骨家口不归本乡其事可行乎若照此行之日久将见驻防之兵皆为汉人是国家驻防之设竟为伊等入籍之由有此理乎以上二条皆事之必不可行者着将朕旨颁布於外俾无知之人豁然醒悟不复再行妄奏
初三日奉
上谕据山东巡抚岳濬奏报曹州钜野县李家庄李恩家於本年六月初五日有牛产生瑞麟麕身牛尾遍身皆甲甲缝有紫毫玉定文顶光彩烂生实为盛德瑞徵谨望阙庆贺伏祈诏付史臣宣示中外等语朕思山东地方前岁被水百姓不获宁居去夏今春雨复愆期贫民乏食朕悉心经画遣官发粟赈恤多方幸未流离失所即京师去夏今春晴雨亦不均调每常地动而西北两路不得已用兵征戍将士等露处於外备极劳苦朕心戒惧修省但知感
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不敢望嘉祥之诞锡今闻瑞麟产於东省因此实增愧悚该抚奏请诏付史馆宣示中外皆属虚文将朕朝乾夕惕对越
上天之悃忱暁谕天下臣民共知之
初六日
谕内阁京中送往军营之器械等项甚多驿站虽备有车辆每遇物件重多之时官车不能敷用势必雇募民车运送寛裕给与价值惟是官吏等奉行不善每於数日之前即将商民车辆牲口拘集於驿站地方令其守候备用至起运日期始给运价其余躭搁之日并不准算以致商民人等探知信息即行远避行旅畏惧不前不可不严行禁止尔等可详悉定议具奏
又办理军机大臣奉
上谕八旗及外省之出征护军参领协领以下骁骑校以上等官俱系汉仗好拣选派往之员故将现出各缺俱委员署理俟伊等凯旋之日一并拣选补授今军务尚未妥定伊等身在军前行走劳苦反不得陞迁朕心深为悯念嗣後应陞副都统之出征参领协领等官内该管大臣如有深知者将其人材可用効力行走之处详细声明保送兵部俟副都统缺出列名具奏再副护军参领以下骁骑校护军校以上各缺应将出征人员作何补授之处着大学士鄂尔泰等确议具奏
初八日奉
上谕甘肃地方年来预备军需虽事事取办於公帑而百姓挽输効力亦甚勤劳朕心轸念维殷屡加恩泽前闻今岁兰州平凉西宁等府所属州县内有雹损虫伤之处已谕该督抚留心赈恤停止催科嗣闻从前雨少之地俱已沾被甘霖秋成可望朕心深慰因念甘肃为军需总滙之区百姓急公趋事所当格外加恩俾闾阎力量寛余无催徵之扰以昭朕子惠元元奬劳赏善之至意着将河东河西各属民户屯户及番民等本年应徵各项钱粮米豆草束一概蠲免若有已经完纳者准作来年正赋该督抚等务体朕心督率有司敬谨奉行俾秦民均沾实惠倘有豪胥猾吏舞弊作奸使泽不下逮者经朕访闻定将该管大小官员严加议处
十八日八旗都统等议覆添设看守仓库之员请於降级调用革职人员内拣选引
见奉
上谕看守仓库所添降调革职人员俱系本身犯罪降革之人所犯之罪轻重不等其中亦有人去得者大概无用者居多若有用之人惟令看守此等处所似觉可惜若无用之人令其看守仓库紧要之地反於事无益尔等理应加意选择务期得人将伊等分作两次带领引见再尔等奏称所选废员若不勉力行走即从重治罪并未议定如何治罪伊等若仍不悛改不肯实心効力如何从重治罪之处尔等定议具奏
十九日
谕兵部凡分发各省试用之武进士原令其学习营务必须弓马优?熟谙营伍方可题补近见尔部於武进士题补守备时不计科分之浅深弓马之优劣概以为合例以致督抚提镇因一时营员内不得合例之人遽将科分尚浅营务未谙之武进士题补转不如用久历行伍之人於营务有裨益也嗣後武进士题补守备若科分不及应选之期即属不合例尔部可传谕各省知之二十三日奉
上谕据山东巡抚岳濬奏称曲阜县六月二十五日午时皎日正中有庆云捧於日轮之下五色俱备宝光矞煌又於日之西南有霞光三道绚烂增辉历午未二时絪緼不散正值孔林工竣之时上瑞叠臻千秋罕遇等语朕素不言祥瑞惟有朝乾夕惕感
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何敢冀嘉祥之叠锡已屡降谕旨训教天下臣民矣但自信生平尊师重道之心至诚至敬阙里为
圣人之乡尤切羮墙之慕乃前岁
文庙重新庆云涌现今者林园工竣复覩嘉祥或者朕诚敬之衷为
神明之所歆格故显示以象用昭日监在兹之义欤朕感庆之下倍增?悚爰谕天下臣民共知之
二十五日奉
上谕据湖南巡抚赵弘恩奏称南岳为皇上主夀之山昔年修建庙宇碑亭今历年已久须重加修葺料估工费计银八千四百余两请动公项兴修恭祝皇上无疆之夀等语朕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朕受
天眷命为天下主一行事一举念皆
上天
皇考之所照临若身无失德自蒙
上天
皇考垂慈护佑益夀延龄若德行有亏居心行事获罪於天天下亿万臣民岂能代朕祈祷而寛其谴责乎朕御极以来无日不以此训示天下臣民凡有奏请建坛诵经为朕祝厘延夀者悉严谕停止至於山岳江河之神为地方扞患御灾锡福兆庶者则?修祠庙洁诚展祀以申报享之忱并非为朕一身祈福也
上天
皇考实鉴此衷南岳之
神佑我楚民朕心感激庙貌久未修理应照该抚所请敬谨举行惟是赵弘恩陈奏之词识见鄙陋不知朕心用颁此旨再行宣谕俾衆共知之
二十六日奉
上谕洪泽湖为东南诸水总滙之区全赖高堰大堤以为保障朕特发帑金命河道总督钦差大臣等指示督率建立石工以为久远之计乃二年以来风涛恬静汛水
安澜工作易施成功迅速此皆
湖神默佑之力朕心深为感庆理宜?诚展礼以申报享之忱其
湖神庙宇或重加修葺或择地建造着总河嵇曾筠等确查定议具奏此次修筑堤工之大臣官员及効力各官悉心办理俱属可嘉着分别议叙具奏
二十七日奉
上谕楚南所属地方山岭重复产铁之处甚广采取最易凡农民耕凿器具与穷黎之衣食皆藉资於此虽历来饬禁而刨挖难以杜絶但废铁出洋例有严禁楚南地方产铁既多外来射利商贩每於就近设炉锤链运赴湖北汉口发卖或由汉口转运两江递贩以致出洋亦未可定不得不立法查察以防其渐着湖广督抚与两江督抚会同悉心妥议本地应否准其刨挖关口如何严行稽查务期民用有资而弊端可杜庶公私两有裨益
二十八日奉
上谕制科以四书文取士所以觇士子实学且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也语云言为心声文章之道与政治通所关钜矣韩愈论文云惟陈言之务去柳宗元云文者所以明道不徒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况四书文号为经义原以阐明圣贤之义藴而体裁格律先正具在典型可稽虽风尚日新华实并茂而理法辞气指归则一近科以来文风亦觉丕变但士子逞其才气词华不免有冗长浮靡之习是以特颁此旨暁谕考官所拔之文务令雅正清真理法兼备虽尺幅不拘一律而支蔓浮夸之言所当屏去秋闱期近该部可行文传谕知之二十九日礼部带领满洲教习期满人员引
见奉
上谕满洲教习俱系旗人每月给与公费并无别项差使不过在馆充数三载期满即得一官尔等当不时稽查分别优劣如果教导有方即当奏闻其不能称职者亦应题参岂可不辨优劣概授之以官乎尔等所奏因循旧例并不详加察核今当酌定成例之初凡教习期满作何补用之处会同大学士等妥议具奏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