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帝系一
- 帝系二
- 帝系三
- 帝系四
- 帝系五
- 帝系六
- 帝系七
- 帝系八
- 帝系九
- 帝系一○
- 帝系一一
- 后妃一
- 后妃二
- 后妃三
- 后妃四"
- 崇儒一
- 崇儒二
- 崇儒三
- 崇儒四
- 崇儒五
- 崇儒六
- 崇儒七
- 道释一
- 道释二
- 礼一
- 礼二
- 礼三
- 礼四
- 礼五
- 礼六
- 礼七
- 礼八
- 礼九
- 礼一○
- 礼一一
- 又礼一一
- 礼一二
- 礼一三
- 礼一四
- 礼一五
- 礼一六
- 礼一七
- 礼一八
- 礼一九
- 礼二○
- 礼二一
- 礼二二
- 礼二三
- 礼二四
- 礼二五
- 礼二六
- 礼二七
- 礼二八
- 礼二九
- 礼三○
- 礼三一
- 礼三二
- 礼三三
- 礼三四
- 礼三五
- 礼三六
- 礼三七
- 礼三八
- 礼三九
- 礼四○
- 礼四一
- 礼四二
- 礼四三
- 礼四四
- 礼四五
- 礼四六
- 礼四七
- 礼四八
- 礼四九
- 礼五○
- 礼五一
- 礼五二
- 礼五三
- 礼五四
- 礼五五
- 礼五六
- 礼五七
- 礼五八
- 礼五九
- 礼六○
- 礼六一
- 礼六二
- 乐一
- 乐二
- 乐三
- 乐四
- 乐五
- 乐六
- 乐七
- 乐八
- 瑞异一
- 瑞异二
- 瑞异三
- 方域一
- 方域二
- 方域三
- 方域四
- 方域五
- 方域六
- 方域七
- 方域八
- 方域九
- 方域一○
- 方域一一
- 方域一二
- 方域一三
- 方域一四
- 方域一五
- 方域一六
- 方域一七
- 方域一八
- 方域一九
- 方域二○
- 方域二一
- 蕃夷一
- 蕃夷二
- 蕃夷三
- 蕃夷四
- 蕃夷五
- 蕃夷六
- 蕃夷七
- 兵一
- 兵二
- 兵三
- 兵四
- 兵五
- 兵六
- 兵七
- 兵八
- 兵九
- 兵一○
- 兵一一
- 兵一二
- 兵一三
- 兵一四
- 兵一五
- 兵一七
- 兵一八
- 兵一九
- 兵二○
- 兵二一
- 兵二二
- 兵二三
- 兵二四
- 兵二五
- 兵二六
- 兵二七
- 兵二八
- 食货一
- 食货二
- 食货三
- 食货四
- 食货五
- 食货六
- 食货七
- 食货八
- 食货九
- 食货一○
- 食货一一
- 食货一二
- 食货一三
- 食货一四
- 食货一五
- 食货一六
- 食货一七
- 食货一八
- 食货一九
- 食货二○
- 食货二一
- 食货二二
- 食货二三
- 食货二四
- 食货二五
- 食货二六
- 食货二七
- 食货二八
- 食货二九
- 食货三○
- 食货三一
- 食货三二
- 食货三三"
- 食货三四
- 食货三五
- 食货三六
- 食货三七
- 食货三八
- 食货三九
- 食货四○
- 食货四一
- 食货四二
- 食货四三
- 食货四四
- 食货四五
- 食货四六
- 食货四七
- 食货四八
- 食货四九
- 食货五○
- 食货五一
- 食货五二
- 食货五三
- 食货五四
- 食货五五
- 食货五六
- 食货五七
- 食货五八
- 食货五九
- 食货六○
- 食货六一
- 食货六二
- 食货六三
- 食货六四
- 食货六五
- 食货六六
- 食货六七
- 食货六八
- 食货六九
- 刑法一
- 刑法二
- 刑法三
- 刑法四
- 刑法五
- 刑法六
- 刑法七
- 刑法八
- 选举一
- 选举二
- 选举三
- 选举四
- 选举五
- 选举六
- 选举七
- 选举八
- 选举九
- 选举一○
- 选举一一
- 选举一二
- 选举一三
- 选举一四
- 选举一五
- 选举一六
- 选举一七
- 选举一八
- 选举一九
- 选举二○
- 选举二一
- 选举二二
- 选举二三
- 选举二四
- 选举二五
- 选举二六
- 选举二七
- 选举二八
- 选举二九
- 选举三○
- 选举三一
- 选举三二
- 选举三三
- 选举三四
- 仪制一
- 仪制二
- 仪制三
- 仪制四
- 仪制五
- 仪制六
- 仪制七
- 仪制八
- 仪制九
- 仪制一○
- 仪制一一
- 仪制一二
- 仪制一三
- 舆服一
- 舆服二
- 舆服三
- 舆服四
- 舆服五
- 舆服六
- 运历一
- 运历二
- 职官一
- 职官二
- 职官三
- 职官四
- 职官五
- 职官六
- 职官七
- 职官八
- 职官九
- 职官一○
- 职官一一
- 职官一二
- 职官一三
- 职官一四
- 职官一五
- 职官一六
- 职官一七
- 职官一八
- 职官一九
- 职官二○
- 职官二一
- 职官二二
- 职官二三
- 职官二四
- 职官二五
- 职官二六
- 职官二七
- 职官二八
- 职官二九
- 职官三○
- 职官三一
- 职官三二
- 职官三三
- 职官三四
- 职官三五
- 职官三六
- 职官三七
- 职官三八
- 职官三九
- 职官四○
- 职官四一
- 职官四二"
- 职官四三
- 职官四四
- 职官四五
- 职官 四六
- 职官四七
- 职官四八
- 职官四九
- 职官五○
- 职官五一
- 职官五二
- 职官五三
- 职官五四
- 职官六五
- 职官六六
- 职官六七
- 职官六八
- 职官六九
- 职官七○
- 职官七一
- 职官七二
- 职官七三
- 职官七四
- 职官七五
- 职官七六
- 职官七七
- 职官七八
- 职官七九
『宋会要辑稿』礼三八
- 本章共 3.6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守陵
【宋会要】
干德四年,诏曰:「历代帝王,或功济生民,或道光史载,垂于祀典,厥惟旧章。兵兴以来,日不暇给,有司废职,因循旷坠。或庙貌攸设,牲牷罔荐;或陵寝虽存,樵苏靡禁。仄席兴念,兹用惕然。其太昊、葬宛丘,在陈州。女娲、葬赵城县东南,在晋州。炎帝、葬长沙,在潭州。黄帝、葬桥山,在坊州。颛顼、葬临河县,在澶州。高辛、葬濮阳顿丘城南,在澶州。唐尧、葬城阳谷林,在郓州。虞舜、葬九疑山,在永州。夏禹、葬会稽,在越州。成汤、葬汾阴,在河中府。周文王、武王、并葬京兆咸阳县。汉高祖、葬长陵葬:原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补。。后汉世祖原陵,在河南府洛阳县。唐高祖、献陵,在耀州三原县东。太宗昭陵,在京兆醴泉县北九嵕山。十六帝,各给守陵五户,蠲其它役,长吏春秋奉祀,他处有祠庙者亦如祭享如:《太常因革礼》卷八○作「别」。。商中宗太戊、葬大名内黄县东南。高宗武丁、葬陈州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并葬京兆咸阳县。汉文帝、霸陵,在京兆万年县东界。宣帝、杜陵,在京兆万年县东南。魏太祖、高平陵,在相州邺县西南。晋武帝、峻阳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后周太祖、咸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隋高祖太陵,在凤翔扶风县东南。十帝,各给三户三:原作「二」,据《太常因革礼》卷八○改。,岁一飨。秦始皇帝、陵在京兆昭应县。汉景帝、阳陵,在京兆咸阳县界。武帝、茂陵,在京兆西平县。后汉明帝、显节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章帝、恭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魏文帝、首阳陵,在孟州首阳山。后魏孝文帝、长陵,在耀州富平县东南。唐玄宗、泰陵,在同州蒲城县东南。肃宗、建陵,在京兆醴泉县。宪宗、景陵,在同州蒲城县西北。宣宗、正陵,在耀州云阳县西北。梁太祖、宣陵,在河南伊阙县东北。后唐庄宗、雍陵,在河南新安县东。明宗、徽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北。晋高祖显陵,在河南寿安县西北。十五帝,各给二户,三年一祭。周桓王、葬河南渑池县东北。灵王、葬河
南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景王、葬河南洛阳县大仓中。威烈王、葬河南洛阳城中西北隅洛:原作「城」,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改。。汉元帝、渭陵,在京兆咸阳县。成帝、延陵,在京兆咸阳县。哀帝哀:原作「成」,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改。、义陵,在京兆咸阳县。平帝、康陵,在京兆咸阳县。后汉和帝、慎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殇帝、康陵,在慎陵茔中庚地。安帝、恭陵,在河南洛阳东北。顺帝、宪陵。冲帝、怀陵,并在河南洛阳县东西。质帝、静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献帝、禅陵,在怀州修武县故浊鹿城西北。魏明帝、平陵,在河南河清县大石山。高贵乡公、葬河南洛阳县瀍涧之滨。陈留王、葬相州邺县西。晋惠帝、太阳陵,在河南洛阳县东南。怀帝、愍帝、并葬晋州平阳县。西魏文帝、永陵,在耀州富平县东南。东魏孝靖帝、葬相州邺县西漳水北。唐高宗、干陵,在干州奉天县西北。中宗、定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睿宗、桥陵,在同州蒲城县西北。德宗、崇陵,在耀州云阳县北。顺宗、丰陵,在耀州富平县东北。穆宗、光陵,在同州蒲城县北。恭宗、庄陵,在耀州三原县。文宗、章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武宗、端陵,在耀州三原县东。懿宗、简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僖宗、靖陵,在干州奉天县东北。昭宗、和陵,在河南缑氏县。梁少帝、葬河南伊阙县。后唐末帝,葬河南洛阳县东北。已上三十八帝陵,常禁樵采,着于甲令。」其后又诏曾经开掘者,重制礼衣、常服、棺椁重葬焉。东晋以降六朝陵寝,多在金陵、丹阳之间,皆可考识,制书不载者,当时江左未平耳。
熙宁元年七月,知濮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岛雷泽县东谷林山,陵南有尧母庆都灵台庙,请敕本州岛春秋致祭,置守陵户,免其租,俾奉洒扫。」诏给守陵五户。
三年六月九日,郑州言:「准诏修葺嵩陵殿宇,缘材植阙乏,乞于元数内量行裁损。」诏依元制修葺。
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诏周嵩、庆、懿三陵 子户止留七户,放归农。
十年二月十四日,权御史中丞邓润甫言:「访闻
有兴利之臣,议将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司农开可之,缘此唐之诸陵悉见芟刈。国家熙宁令 ,前代帝王陵寝并禁樵采,遇郊祀则 吏致祭,其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使其所得不赀赀:原作「訾」,据《长编》卷二八○改。,犹不可为,况其所获至浅鲜者哉!欲乞下所属州县,依旧禁止樵采、耕垦。其创议之人,亦乞根究绌责。」诏:「唐朝诸陵除依条立定禁止顷亩外,人户见佃地土许依元请射数耕佃耕:原作「住」,据《长编》卷二八○改。,仍便充守陵户。其未请佃地土,更不许请射及侵耕。仰州县常切觉察。」
元丰六年正月十九日,户部言:「永兴军提举司奏,本路自汉以来帝王陵庙多有损阙。乞将诸陵下闲地收岁入租课,令州县专掌,遇陵庙屋宇隳弊,许以其钱修葺。仍以一路通融支费。」从之。
景佑四年景佑:原作「建炎」,据《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改。,减 子户。安陵、永昌、永熙各留四十户十:原无,据《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补。,永定五十户,会圣宫十户。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八 修陵
修陵
【宋会要】
开宝三年九月六日,河南府、京兆、凤翔府、耀州上言:「先准诏检校历代帝王陵寝,内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后魏孝文帝、西魏文帝、周太祖、文帝、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二十八陵曾经开发。」诏每帝制造礼衣一幅,帝服一袭,具棺椁重葬。仍令逐处长吏严洁致祭。其礼衣令太常礼院检讨逐朝制
度,下少府监修制。当用金宝,以假者代之。制成日,进呈后给付。并下太常礼院,各定仪注以闻。礼院请给通天冠、绛纱袍,诏少府监制造。
四年二月二十八日,诏:「先代帝王陵寝曾经开发者,已令重葬,所役丁夫,恐妨农务,宜以厢军一千人代之。」
三月,诏:「先代帝王陵寝修创庙宇:太昊、陈州。炎帝、衡州。黄帝、坊州。高阳、澶州。高辛、宋州。唐尧、郓州。虞舜、道州。女娲、晋州。商成汤、河中府。周文王、武王、汉高祖、并京兆府。后汉世祖、西京。唐高祖耀州。十四帝,各置守陵庙七户。商中宗帝大戊、大(明)[名]府。高宗帝武丁、陈州。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宣帝、并京兆府。西晋武帝、西京。后周太祖文帝、耀州。隋高祖文帝、凤翔府。秦始皇帝、汉景帝、并京兆府。后汉明帝、章帝、魏文帝、并西京。后魏孝文帝耀州。唐太宗、肃宗、并京兆府。明皇、同州。宪宗同州。宣宗、耀州。后唐庄宗、明宗、石晋高祖并西京。二十四帝,各置守陵庙五户。令逐州检校扫洒,无得损污,岁添植林木。本县尉钤辖,或有损漏,画时修补,得替批书历子。」
真宗咸平元年十一月九日,诏历代帝王陵庙有隳损处,所在计度修葺。
十二月十五日,诏太祖(庙)[朝]所修历代帝王陵庙,常令修葺。
二年十一月七日,郊祀赦书:「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载于祀典者,要所在精洁致祭,近祠庙陵寝处并禁樵采。如祠庙损坏,长吏躬亲点检,以系省钱修饰,州县检校。」自后东封、西祀、圣祖降、恭谢天书、禘夆享明堂、立皇太子、皇帝即位
赦文,并用此制。
三年六月,遣内殿崇班麦守恩往保州,奉顺祖惠元皇帝、惠明皇后、简穆皇后神柩于西京白马寺,选年奉葬,岁时遣官飨奠。
六年,太常议顺祖康陵、翼祖定陵,比安陵减省。景德二年,诏从中书门下、枢密院所言,令蓝继宗罢修,遂以一品礼葬,为二位。
景德元年十月二日,诏:「应前代帝王陵寝及名臣贤士、义夫节妇坟陇,并禁樵采,如有摧毁,官为修筑。无主坟墓碑碣、石兽之类,敢有坏者,论如律。(乃)[仍]每岁之首,所在举行此诏。」
大中祥符四年七月二日,诏:「历代帝王陵寝,申禁樵采,犯者所在官司并论其罪。」
五年八月二日,诏河中府,周朝葬冠剑处,委本府修筑,禁其樵采。仍令翰林学士李宗谔撰记刊石。
嘉佑八年十二月十二日,仁宗神主祔庙德音:「两京前代帝王陵寝及忠臣烈士坟域载图经者,有坏,速以系省钱修葺,无令侵占耕垦所禁樵采地分。」治平四年九月,英宗神主祔庙德音亦同。
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应永安军祖宗陵寝、西京应天禅院、会圣宫影殿、西坟可差西京留守及台官一员日下前去躬亲省视,如合修奉去处,一面措置,仍密具奏闻。南坟委汝州守臣依此。」又诏河南府镇抚使翟兴(国)[团]结本处义兵,保护祖宗陵寝。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八 禁发陵
禁发陵禁发陵:此目原标作「发陵」,今据内容补一「禁」字。
大中祥符六年六月十四日,河南府言盗发汉睿陵。诏
府县官吏、巡检使臣并劾其罪。仍以所盗物计其直,修设斋醮,别造衣冠、盟器安葬,命内侍主其事。仍遣知制诰刘筠诣陵祭告。因下诏曰:「眷惟前代崇建寝园,凡在部封,宜增严卫。矧屡颁于条诏,俾申禁于樵苏。尚或因循,致兹侵暴。特加告谕,用示轸怀。应京东、京西、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南北路,有历代帝王陵寝之处,依景德元年 禁止樵采,不得侵耕、发掘,违者收捕严断。」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九 拜扫〔给臣僚假拜扫先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