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四库版
- ├ 提要
- ├ 原序
- ├ 卷一
- ├ 卷二
- ├ 卷三
- ├ 卷四
- ├ 卷五
- ├ 卷六
- ├ 卷七
- ├ 卷八
- ├ 卷九
- └ 卷十
- 道藏版
- ├ 庄子口义发题
- ├ 卷之一
- ├ 卷之二
- ├ 卷之三
- ├ 卷之四
- ├ 卷之五
- ├ 卷之六
- ├ 卷之七
- ├ 卷之八
- ├ 卷之九
- ├ 卷之十
- ├ 卷之十一
- ├ 卷之十二
- ├ 卷之十三
- ├ 卷之十四
- ├ 卷之十五
- ├ 卷之十六
- ├ 卷之十七
- ├ 卷之十八
- ├ 卷之十九
- ├ 卷之二十
- ├ 卷之二十一
- ├ 卷之二十二
- ├ 卷之二十三
- ├ 卷之二十四
- ├ 卷之二十五
- ├ 卷之二十六
- ├ 卷之二十七
- ├ 卷之二十八
- ├ 卷之二十九
- ├ 卷之三十
- ├ 卷之三十一
- ├ 卷之三十二
- └ 后序
『庄子口义』提要
- 本章共 45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四
庄子口义 道家
提要
【臣】等谨案庄子口义十卷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记解别着录是编为其三子口义之一前有自序大意谓读庄子有五难必精于语孟学庸等书见理素定又必知文字血脉知禅宗解数而后知其言意少尝闻于乐轩因乐轩而闻艾轩之说文字血脉颇知梗概又尝涉猎佛书而后悟其纵横变化之机于此书稍有所得实前人所未尽究者云云盖希逸之学本于陈藻藻之学得于林光朝所谓乐轩者藻之别号艾轩者光朝之别号凡书中所称先师皆指藻也序文谓郭象之注未能分章析句王雱吕惠卿之说大旨不明愈使人有疑于庄子云云今按郭象之注标意于町畦之外希逸以章句求之其见已陋王吕二注就庄子以解庄子而不附合于儒理亦为以道家之言还之道家不至混二氏于孔门希逸以托身于道家之门而注庄子恐儒者用以为讥遂以为有合于圣人亦牵合回防之见其寔就庄论庄不妨各明一义且其发挥明达晓畅不为艰深之语于庄子多所发明犹胜于后来林云铭辈支离弇陋以时文之法读庄子者故录而存之备一家焉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官【臣】陆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