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第一证 伤寒脉证总论歌
- 卷一 第二证 伤寒病证总类歌
- 卷一 第三证 表证歌
- 卷一 第四证 里证歌
- 卷一 第五证 表里寒热歌
- 卷一 第六证 表里虚实歌
- 卷一 第七证 急救表里歌
- 卷一 第八证 无表里证歌
- 卷一 第九证 表里水歌
- 卷一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歌
- 卷一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歌
- 卷一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 卷一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歌
- 卷一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歌
- 卷一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病歌
- 卷一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病歌
- 卷一 第十七证 三阳合病歌
- 卷一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病歌
- 卷一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 卷一 第二十证 阳证似阴歌
- 卷二 第二十一证 阴盛隔阳歌
- 卷二 第二十二证 阴阳易歌
- 卷二 第二十三证 伤寒歌
- 卷二 第二十四证 中风歌
- 卷二 第二十五证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 卷二 第二十六证 热病中歌
- 卷二 第二十七证 五种温歌
- 卷二 第二十八证 三种湿歌
- 卷二 第二十九证 两种歌
- 卷二 第三十证 四证似伤寒歌
- 卷二 第三十一证 可汗不可汗歌
- 卷二 第三十二证 可下不可下歌
- 卷二 第三十三证 可吐不可吐歌
- 卷二 第三十四证 可火不可火歌
- 卷二 第三十五证 可水不可水歌
- 卷二 第三十六证 可灸不可灸歌
- 卷二 第三十七证 可针不可针歌
- 卷二 第三十八证 伤寒可温歌
- 卷二 第三十九证 发热歌
- 卷二 第四十证 潮热歌
- 卷三 第四十一证 往来寒热歌
- 卷三 第四十二证 汗之而热不退歌
- 卷三 第四十三证 下之而仍发热歌
- 卷三 第四十四证 恶寒歌
- 卷三 第四十五证 背恶寒歌
- 卷三 第四十六证 厥歌
- 卷三 第四十七证 结胸歌
- 卷三 第四十八证 痞歌
- 卷三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 卷三 第五十证 发狂歌
- 卷三 第五十一证 发斑歌
- 卷三 第五十二证 发喘歌
- 卷三 第五十三证 发渴歌
- 卷三 第五十四证 吐血歌
- 卷三 第五十五证 衄血歌
- 卷三 第五十六证 吃噫歌
- 卷三 第五十七证 谵语歌
- 卷三 第五十八证 烦躁歌
- 卷三 第五十九证 懊歌
- 卷三 第六十证 怫郁歌
- 卷四 第六十一证 惊惕歌
- 卷四 第六十二证 心悸歌
- 卷四 第六十三证 冒闷歌
- 卷四 第六十四证 干呕歌
- 卷四 第六十五证 吐逆歌
- 卷四 第六十六证 霍乱歌
- 卷四 第六十七证 头疼歌
- 卷四 第六十八证 胁痛歌
- 卷四 第六十九证 腹痛歌
- 卷四 第七十证 咽痛歌
- 卷四 第七十一证 咳嗽歌
- 卷四 第七十二证 遗尿歌
- 卷四 第七十三证 腹满歌
- 卷四 第七十四证 蛔厥歌
- 卷四 第七十五证 自汗歌
- 卷四 第七十六证 头汗歌
- 卷四 第七十七证 欲得汗歌
- 卷四 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 卷四 第七十九证 下脓血歌
- 卷四 第八十证 昼夜偏剧歌
- 卷五 第八十一证 循衣摸空歌
- 卷五 第八十二证 筋惕肉歌
- 卷五 第八十三证 口燥咽干歌
- 卷五 第八十四证 伤寒似疟歌
- 卷五 第八十五证 邪中三焦歌
- 卷五 第八十六证 多眠歌
- 卷五 第八十七证 不得眠歌
- 卷五 第八十八证 小便不利歌
- 卷五 第八十九证 小便自利歌
- 卷五 第九十证 大便不利歌
- 卷五 第九十一证 大便下利歌
- 卷五 第九十二证 狐惑证歌
- 卷五 第九十三证 百合歌
- 卷五 第九十四证 辨伤寒疫气不同歌
- 卷五 第九十五证 妇人伤寒歌
- 卷五 第九十六证 妇人热入血室歌
- 卷五 第九十七证 伤寒瘥后病歌
- 卷五 第九十八证 伤寒五脏死绝歌
- 卷五 第九十九证 伤寒死脉歌
- 卷五 第一百证 伤寒死候歌
『伤寒百证歌』卷三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 本章共 482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寒湿在里不能散。热蓄脾中成此患。湿热宿谷更相搏。郁塞不消黄色绽。(巢氏云。寒湿在里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头面有汗齐颈止。渴饮水浆曾莫间。(仲景云。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浮滑紧数脉来时。茵陈五苓皆可选。(茵陈蒿汤。五苓散。皆可选用之。)瘀血之证亦相类。大便必黑此其异。血证其间多发狂。要须辨别无乖戾。(发黄与瘀血。其证相似。皆因瘀热在里故也。但发黄者。小便多不利。瘀血则小便利。小腹硬满。大便黑色。仲景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及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又云。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白虎之证亦身热。大率异同难辨别。白虎不能遂发黄。盖为周身汗发越。(白虎与发黄证亦相似。但白虎周身发汗。故不能黄。发黄证则余处无汗。齐颈而还)更有中湿并中风。发黄大抵亦皆同。湿则薰黄身尽痛。目黄风中气难通。(仲景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薰黄。又有中风黄者。但目黄。气难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