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直解

素问直解

作者:高世栻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 《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 (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 《通评虚实论》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 浙江书局重刊本。

  • 总字数:41.90 万字
  • 成书年代:清代
  • 最近更新:2022-07-07

目录列表

  1. 卷之一 简介
  2. 卷之一 上古天真论第一篇
  3. 卷之一 四气调神篇第二篇
  4. 卷之一 生气通天论第三篇
  5. 卷之一 金匮真言论第四篇
  6. 卷之一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7. 卷之一 阴阳离合论第六篇
  8. 卷之一 阴阳别论第七篇
  9. 卷之一 灵兰秘典论第八篇
  10. 卷之二 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
  11. 卷之二 五脏生成篇第十篇
  12. 卷之二 五脏别论第十一篇
  13. 卷之二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篇
  14. 卷之二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篇
  15. 卷之二 汤液醪醴论第十四篇
  16. 卷之二 玉版论要论第十五篇
  17. 卷之二 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
  18. 卷之二 脉要精微论第十七篇
  19. 卷之二 平人气象论第十八篇
  20. 卷之二 玉机真脏论第十九篇
  21. 卷之三 三部九候论第二十篇
  22. 卷之三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篇
  23. 卷之三 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篇
  24. 卷之三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篇
  25. 卷之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26. 卷之三 宝命全角论第二十五篇
  27. 卷之三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
  28. 卷之三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篇
  29. 卷之三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篇
  30. 卷之三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篇
  31. 卷之三 阳明脉解论第三十篇
  32. 卷之三 热论第三十一篇
  33. 卷之三 刺热篇第三十二篇
  34. 卷之三 评热病论第三十三篇
  35. 卷之三 逆调论第三十四篇
  36. 卷之四 疟论第三十五篇
  37. 卷之四 刺疟篇第三十六篇
  38. 卷之四 气厥论第三十七篇
  39. 卷之四 咳论第三十八篇
  40. 卷之四 举痛论第三十九篇
  41. 卷之四 腹中论第四十篇
  42. 卷之四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篇
  43. 卷之四 风论第四十二篇
  44. 卷之四 痹论第四十三篇
  45. 卷之四 痿论第四十四篇
  46. 卷之四 厥论第四十五篇
  47. 卷之四 病能论第四十六篇
  48. 卷之四 奇病论第四十七篇
  49. 卷之四 大奇篇第四十八篇
  50. 卷之四 脉解篇第四十九篇
  51. 卷之五 刺要论第五十篇
  52. 卷之五 刺齐论第五十一篇
  53. 卷之五 刺禁论第五十二篇
  54. 卷之五 刺志论第五十三篇
  55. 卷之五 针解论第五十四篇
  56. 卷之五 长刺节篇第五十五篇
  57. 卷之五 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58. 卷之五 经络论第五十七篇
  59. 卷之五 气穴论第五十八篇
  60. 卷之五 气府篇第五十九篇
  61. 卷之五 骨空论第六十篇
  62. 卷之五 水热穴论第六十一篇
  63. 卷之五 调经论第六十二篇
  64. 卷之五 缪刺论第六十三篇
  65. 卷之五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
  66. 卷之五 刺法论第六十五篇
  67. 卷之五 本病论第六十六篇
  68. 卷之五 标本病传论第六十七篇
  69. 卷之六 简介
  70. 卷之六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八篇
  71. 卷之六 五营运大论第六十九篇
  72. 卷之六 六微旨大论第七十篇
  73. 卷之六 气交变大论第七十一篇
  74. 卷之七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
  75. 卷之七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
  76. 卷之八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77. 卷之九 着至教论第七十五篇
  78. 卷之九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篇
  79. 卷之九 疏五过论第七十七篇
  80. 卷之九 征四失论第七十八篇
  81. 卷之九 阴阳类论第七十九篇
  82. 卷之九 方盛衰论第八十篇
  83. 卷之九 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