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本纪·光武帝纪上
- 本纪·光武帝纪下
- 本纪·显宗孝明帝纪
- 本纪·肃宗孝章帝纪
- 本纪·孝和孝殇帝纪
- 本纪·孝安帝纪
- 本纪·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 本纪·孝桓帝纪
- 本纪·孝灵帝纪
- 本纪·孝献帝纪
- 本纪·皇后纪上
- 本纪·皇后纪下
- 列传·刘玄刘盆子列传
- 列传·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 列传·隗嚣公孙述列传
- 列传·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 列传·李王邓来列传
- 列传·邓寇列传
- 列传·冯岑贾列传
- 列传·吴盖陈臧列传
- 列传·耿弇列传
- 列传·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 列传·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 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 列传·窦融列传
- 列传·马援列传
- 列传·卓鲁魏刘列传
- 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 列传·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 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 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下
- 列传·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 列传·苏竟杨厚列传上
- 列传·郎顗襄楷列传下
- 列传·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 列传·樊宏阴识列传
- 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
- 列传·梁统列传
- 列传·张曹郑列传
- 列传·郑范陈贾张列传
- 列传·桓荣丁鸿列传
- 列传·张法滕冯度杨列传
- 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 列传·班彪列传上
- 列传·班彪列传下
- 列传·第五钟离宋寒列传
- 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 列传·朱乐何列传
- 列传·邓张徐张胡列传
- 列传·袁张韩周列传
- 列传·郭陈列传
- 列传·班梁列传
- 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 列传·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 列传·孝明八王列传
- 列传·李陈庞陈桥列传
- 列传·崔骃列传
- 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 列传·杨震列传
- 列传·章帝八王列传
- 列传·张王种陈列传
- 列传·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 列传·虞傅盖臧列传
- 列传·张衡列传
- 列传·马融列传上
- 列传·蔡邕列传下
- 列传·左周黄列传
- 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 列传·李杜列传
- 列传·吴延史卢赵列传
- 列传·皇甫张段列传
- 列传·陈王列传
- 列传·党锢列传
- 列传·郭符许列传
- 列传·窦何列传
- 列传·郑孔荀列传
- 列传·皇甫嵩朱俊列传
- 列传·董卓列传
- 列传·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
- 列传·袁绍刘表列传上
- 列传·袁绍刘表列传下
- 列传·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 列传·循吏列传
- 列传·酷吏列传
- 列传·宦者列传
- 列传·儒林列传上
- 列传·儒林列传下
- 列传·文苑列传上
- 列传·文苑列传下
- 列传·独行列传
- 列传·方术列传上
- 列传·方术列传下
- 列传·逸民列传
- 列传·列女传
- 列传·东夷列传
- 列传·南蛮西南夷列传
- 列传·西羌传
- 列传·西域传
- 列传·南匈奴列传
- 列传·乌桓鲜卑列传
- 志·律历上
- 志·律历中
- 志·律历下
- 志·礼仪上
- 志·礼仪中
- 志·礼仪下
- 志·祭祀上
- 志·祭祀中
- 志·祭祀下
- 志·天文上
- 志·天文中
- 志·天文下
- 志·五行一
- 志·五行二
- 志·五行三
- 志·五行四
- 志·五行五
- 志·五行六
- 志·郡国一
- 志·郡国二
- 志·郡国三
- 志·郡国四
- 志·郡国五
- 志·百官一
- 志·百官二
- 志·百官三
- 志·百官四
- 志·百官五
- 志·舆服上
- 志·舆服下
『后汉书』志·祭祀中
- 本章共 1.1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臺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迁吕太后于园。上簿太后尊号曰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
北效在雒阳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坛上,地理群神从食,皆在坛下,如元始中故事。中岳在未,四岳各在其方孟辰之地,中营内。海在东;西渎河西,济北,淮来,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营内。四陛DD3C及中外营门封神如南郊。地祇、高后用犊各一头,五岳共牛一头,海、四渎共牛一头,群神共二头。奏乐亦如南郊。既送神,瘗俎实于坛北。
明帝即位,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坐位堂上,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帝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卒事,遂升灵台,以望云物。
迎时气,五郊之兆。自永平中,以《礼谶》及《月令》有五郊迎气服色,因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于雒阳四方。中兆在未,坛皆三尺,阶无等。
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及因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
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北,祭黄帝后土。车旗服饰皆黄。歌《朱明》,八佾舞《云翘》、《育命》之舞。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坛,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庙,名曰貙刘。语在《礼仪志》。
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
章帝即位,元和二年正月,诏曰:“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群祀宜享祀者。”
二月,上东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上至泰山,修光武山南坛兆。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事。壬申,宗祀五帝于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阳明堂礼。癸酉,更告祀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显宗于明堂,各一太牢。卒事,遂觐东后,飨赐王侯群臣。因行郡国,幸鲁,祠东海恭王,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四月,还京都。庚申,告至,祠高庙、世祖,各一特牛。又为灵台十二门作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和帝无所增改。
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尚书》欧阳家说,谓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中故事,谓六宗《易》六子之气日、月、雷公、风伯、山、泽者为非是。三月庚辰,初更立六宗,祀于雒阳西北戍亥之地,礼比太社也。
延光三年,上东巡狩,至泰山,柴祭,及祠汶上明堂,如元和二年故事。顺帝即位,修奉常祀。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钅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