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

说儒

作者:胡适

胡适著。写于1934年3—5月。发表于1934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共分六节。指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认为儒的生活是以治丧相礼为职业。指出孔子的伟大贡献在于把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并把柔逊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并具体论述了“孔子的伟大贡献正在这种博大的‘择善’的新精神”,“没有那狭义的领域观念”,“他的眼光注视在那整个的人群”。指出“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这样平等的教育观必定是很震动社会的一个革命学说”。“因为孔子深信教育可以摧破一切阶级的领域,所以他终身‘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还指出孔子提倡的是那“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孔子自己的人格就是这种弘毅的人格”。又说,孔子并没有抹杀“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这几百年的“儒者遗风”,“不过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在那个标举‘成人’、‘成仁’为理想境界的新学风里,柔逊谦卑不过是其一端而已”。在孔、老关系上,认为“孔子和老子本是一家”,“老子代表儒的正统,而孔子早已超过了那正统的儒。”“老子仍旧代表那随顺取容的亡国遗民的心理,孔子早已怀抱着‘天下宗予’的东周建国的大雄心了。”“老子的人生哲学乃是千百年的世故的结晶……孔子……的性情人格不容许他走这条极端的路,所以他渐渐地回到他所谓‘中庸’的路上去,要从刚毅进取的方面造成一种能负荷全人类担子的人格。”后收入《胡适论学近著》。

  • 总字数:17.22 万字
  • 成书年代:近代
  • 最近更新:2022-07-06

目录列表

  1. 自序
  2. 说儒
  3.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4. 校勘学方法论
  5. 论《牟子理惑论》
  6. 陶弘景的《真治》考
  7. 《四十二章经》考
  8. 椤伽宗考
  9. 《椤伽师资记》序
  10. 《神会和尚遗集》序
  11. 《坛经》考之一
  12. 《坛经》考之二
  13. 南游杂忆
  14. 平绥路旅行小记
  15. 附录一:周东封与殷遗民(傅斯年)
  16.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17.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18. 附录四:原儒(章太炎)
  19. 附录五:驳胡适之《说儒》(钱穆)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