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
- 提要
- 序
- 程伯刚墓志铭
- 例要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春秋分纪』程伯刚墓志铭
- 本章共 1.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吾友程公说字伯刚眉之丹棱人居于叙之宣化伯刚静而文方敎授临卭官满成都台府争辟举之闻逆曦防蜀叛毁车马弃衣冠即日逃归入门而号防白其父其父与宣化令始知之相与惊愤不能食伯刚白有司乞休官侍亲入深山若将避世者对客輙流涕其弟公硕字仲逊时分敎益昌艰危中誓不辱贼贼平而伯刚以积忧伤且方奔避时失食饮节忽忽病医误投之药汗不止遂死开禧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年三十有七仲逊丐檄走哭丧次与其父相向恸已而父收涕语曰若兄之未生也吾夜梦立门外一青矜童子挽吾衣曰我为公嗣问其所从来则曰我青神先生儿也明年而若兄生长而父师不烦于敎当此变乱与汝隔不相闻若兄入县西北安固山为终焉计不复问家事但携所着春秋诸书以自随谓诸弟曰我尝游青城大面诸山徘徊不忍去去之三年日往来于怀也今此山远城市茂草木吾心有感焉语未既泣数行下曰妖氛未除世路艰棘吾欲从此逝矣疾革父母问所欲言无他语但云仙阶浅未足以成功名答其弟其子亦然殓之夕从弟仲艺梦若兄言我故青城山人也吾父乃以为眉之青神宜为我一正其误先是汝兄方之少城出门连夕雪汝弟公辰梦一黄衣告以兄所辟两阙俱非当授青城山仙史哀哉数事如合券吾儿之生死如此复相向恸失声其卒之明年嘉定元年十月乙酉塟之于县西马泉山之原仲逊受学于伯刚伯刚与仲逊同年举进士既仕矣俱以所学孳孳质于余伯刚骨秀而神清尤积学苦志平生于春秋一书究之反覆不厌有春秋分记九十卷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勤矣哉而未尝止也又取诸儒讲解钩纂之名曰精义病中犹不去手书未及成而卒伯刚性恬洁居无惰容得伊洛诸书服膺焉不臻其极不已有语録二卷士训一卷诗文二十卷程氏大宗谱十二卷此其为志何如也自伯刚率诸弟以学连二举兄弟同荐者五人伯刚凡两荐登科时年二十有五既与其弟各调官待次杜门潜心人罕识其面曰它日欲求此乐不可得也及试吏广都簿遇事人服其公清部使者傅寺丞使代老令理其县吏不敢侮卭州号多士伯刚掌敎不肯茍不使郡太守夺其职宇文侯下车始得以经训古道从事士风遂振乡长老李德秀盛称之凡号端方士皆深知伯刚伯刚则行其所学非茍求知者也不幸蚤世以通直郎贲其终伯刚之父名符孙蓄学不售祖讳志行少豪于才以承信郎鎻其防荐居词赋首曽祖讳准两贡辟廱有声六世祖自汴归蜀爱防山川而居焉今宣化是也伯刚之母鱼耶孙氏有贤德妻犍为王氏女也二子长曰元子前伯刚七年卒次曰光老女曰宁前一月卒次曰嘉伯刚之塟也仲逊无以塞其父之悲乃来请铭铭曰祠西之峯有翩其童暂下人世兮还山无踪曷不少俟以游夫蓬莱道山之宫曰吾未足以成功也独留遗冢与遗书使思子兮无穷我为勒铭识其幽封月明山空魂其归来萧萧松风已矣乎聊托吾文慰而翁无索之于杳冥之中刘光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