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上
- 卷七十一下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
- 本章共 1.9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周易兼义第八
存旧周易系辞下第八韩康伯注【古本足利本】周易注疏卷第十二【宋板】
周易系辞下第八
谨按宋板无第八二字説具于前
八卦成列至禁民为非曰义
考异古本经系辞焉而命之无焉字 贞夫一者也夫作于注或否或泰下有也字 见存之爻辞见作则足利本宋板同 而后有吉凶下有也字故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下同 财所以资物生也也上有者字疏必信仁爱【五叶左一行】宋板信作须
补遗古本注况之六爻动以适时者也六爻下有六爻二字
古者包牺氏至葢取诸夬
考异古本经吉无不利下有也字注以益万物下有者也 噬嗑之义也也上有者字 不解倦也解作懈足利本宋板同 通变则无穷故可久也无也字足利本宋板同 涣者乘理以散通也通作动足利本宋板同也上有者字各得其宜也同 取其豫备豫备作备豫宋板同 取其过厚下有也字 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宋板决上有夬字疏且依此释之也【六叶左四行】宋板无也字 在位一百二十年【七叶右三行】二作一 及轩辕氏也【八行】无也字 大星如斗【七叶左六行】斗作虹 即位九十八年崩【八叶右二行】崩上有而字 此覆説上文通则变之事【九行】则作其 此明若能通变【八叶左二行】通变作变通特以此象文【九叶右九行】象作豫
补遗注无微不穷足利本微作细疏纳奔水氏女曰听詙【七叶右八行】宋板詙作谈 此已下三事此是【十叶右四行】下此作皆
是故易者象也至德之盛也
考异古本经过此以往此下有而字注以綂卦义也也上有者字 故耦为之主下有也字 不思而至下有矣字 不虑而尽矣下有也字 感而遂通下有者也而通其用也也上有之字 由安其身而后动也由
作皆足利本宋板同疏心既寂静【十三叶右一行】宋板寂静作静寂 龙蛇初蛰【十三叶左四行】龙作蛟正嘉同 是动因静而来也【六行】无也字
易曰困于石至立心勿恒凶
考异古本经是以出而有获下有何字 屦校灭趾屦作履 有不善未尝不知下有也字 男女搆精万物化生精下有而字注能无谄渎穷理者乎乎作也 朗然昭昭作照足利本宋板同 此知防其神乎乎作者也 得一者于理不尽一作二宋板足利本同谨按诸本与崇祯本同 而终获元吉下有也字 则物之所不欲也欲作与足利本宋板同疏履非其地【十四叶左七行】宋板地作位 比君子若包藏其器于身【十五叶左二行】比作此 知小谋大而遇祸【十六叶左八行】祸下有也字 以顔子通防【十八叶左八行】通作近
补遗古本经何校灭耳何作荷注理而无形无作未宋板足利本同
子曰乾坤其易至以明失得之报
考异古本注不相逾越下有也字 况爻卦之辞也正误卦当作繇【补遗古本宋板足利本卦作繇】 失得弥彰下有也字所以明失得明作辩足利本宋板同 乖其理则凶下有也字疏欲令趋吉而避凶【二十二叶右八行】宋板趋作取补遗古本注世衰则失得衰下有而字
易之兴也至防以行权
考异古本经谦德之柄也无也字 恒杂而不厌杂上有先字注象居得其所也无象字 不逺复也也上有者字 是以能恒下有也字 不知其由也由作曲无怨于物下有也字疏故为德之时【二十三叶右二行】宋板故作欲 能以利益于物【二十三叶左一行】无以字 不被物之不正也【二十四叶右二行】不正作厌薄 物亦益已【二十四叶左八行】益作盈 防顺以既能顺时合冝【二十五叶右二行】以作也故可以权行也【同上】权行作行权
易之为书也至则思过半矣
考异宋板注不可立定准也立作以 古本存乎防也防上有其字 道不虚行下有也字 而一以贯之下有者也疏在二位相易【二十五叶左五行】宋板在上有或字补遗古本经知者观其彖辞知作智彖作象疏依循其易之辞文【二十六叶左二行】宋板辞文作文辞 其初难知也【二十七叶左三行】也下空五字
二与四同功至此之谓易之道也
考异古本经其用柔中也中上有得字 其刚胜邪下有也字 兼三才而两之才作材足利本宋板同下三才之道也同注须援而济援作扶 胜其任也也上有之字 爻有等故曰物下有也字【补遗故曰爻有等故曰物足利本爻上有交字】 黄错杂古本足利本宋板错作相古本杂下有也字疏则以周释为得也【三十叶左六行】宋板以作似下【七行】则以危谓忧危同
补遗经物相杂足利本无相字疏克胜其任【二十九叶左七行】宋板克作克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至失其守者其辞屈
考异古本经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无此八字及注文失其守者其辞屈下有也字注人谋凡议于众以定得失也凡作况得失作失得足利本宋板同 鬼谋凡寄卜筮凡作况足利本宋板同 不劳探讨讨作射足利本宋板同 以象告人下有也字 情逆违道以陷凶陷作蹈足利本宋板同 然后逆顺者殊下有功字故吉凶生下有也字 近凡比爻也凡作况宋板足利本同疏今以险阻【三十一叶左八行】宋板险阻作阻险 不烦思虑与探讨【三十二叶左七行】讨作射 若以情实相感【三十三叶左五行】情实作实情 以各无外应【三十四叶右一行】以作又故言其辞游也【三十四叶左一行】游上有浮字
补遗古本注覩方来之验也覩作观疏恒易略不有艰难【三十一叶左四行】宋板艰作难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