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十二本纪·五帝本纪
- 十二本纪·夏本纪
- 十二本纪·殷本纪
- 十二本纪·周本纪
- 十二本纪·秦本纪
- 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 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 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 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
- 十二本纪·孝文本纪
- 十二本纪·孝景本纪
- 十二本纪·孝武本纪
- 十表·三代世表
- 十表·十二诸侯年表
- 十表·六国年表
- 十表·秦楚之际月表
- 十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 十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
- 十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 十表·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 十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 八书·礼书
- 八书·乐书
- 八书·律书
- 八书·历书
- 八书·天官书
- 八书·封禅书
- 八书·河渠书
- 八书·平准书
- 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
- 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 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
- 三十世家·燕召公世家
- 三十世家·管蔡世家
- 三十世家·陈杞世家
- 三十世家·卫康叔世家
- 三十世家·宋微子世家
- 三十世家·晋世家
- 三十世家·楚世家
- 三十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 三十世家·郑世家
- 三十世家·赵世家
- 三十世家·魏世家
- 三十世家·韩世家
- 三十世家·田敬仲完世家
- 三十世家·孔子世家
- 三十世家·陈涉世家
- 三十世家·外戚世家
- 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
- 三十世家·荆燕世家
- 三十世家·齐悼惠王世家
- 三十世家·萧相国世家
- 三十世家·曹相国世家
- 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 三十世家·陈丞相世家
- 三十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 三十世家·梁孝王世家
- 三十世家·五宗世家
- 三十世家·三王世家
- 七十列传·伯夷列传
- 七十列传·管晏列传
- 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 七十列传·司马穰苴列传
- 七十列传·孙子吴起列传
- 七十列传·伍子胥列传
- 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
- 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 七十列传·苏秦列传
- 七十列传·张仪列传
- 七十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
- 七十列传·穰侯列传
- 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 七十列传·孟子荀卿列传
- 七十列传·孟尝君列传
- 七十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
- 七十列传·魏公子列传
- 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 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 七十列传·乐毅列传
- 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七十列传·田单列传
- 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 七十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 七十列传·吕不韦列传
- 七十列传·刺客列传
- 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 七十列传·蒙恬列传
- 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
- 七十列传·魏豹彭越列传
- 七十列传·黥布列传
- 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 七十列传·韩信卢绾列传
- 七十列传·田儋列传
- 七十列传·樊郦滕灌列传
- 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
- 七十列传·郦生陆贾列传
- 七十列传·傅靳蒯成列传
- 七十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
- 七十列传·季布栾布列传
- 七十列传·袁盎晁错列传
- 七十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
- 七十列传·万石张叔列传
- 七十列传·田叔列传
- 七十列传·扁鹊仓公列传
- 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 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
- 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 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 七十列传·匈奴列传
- 七十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
- 七十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
- 七十列传·南越列传
- 七十列传·东越列传
- 七十列传·朝鲜列传
- 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 七十列传·司马相如列传
- 七十列传·淮南衡山列传
- 七十列传·循吏列传
- 七十列传·汲郑列传
- 七十列传·儒林列传
- 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 七十列传·大宛列传
- 七十列传·游侠列传
- 七十列传·佞幸列传
- 七十列传·滑稽列传
- 七十列传·日者列传
- 七十列传·龟策列传
- 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 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史记』十表·六国年表
- 本章共 64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义,位在籓臣而胪於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脩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後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於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於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於戎翟,至献公之後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後有君子,以览观焉。
(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