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序
- 编集条例
- 序目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后序
『周礼订义』后序
- 本章共 82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周礼订义后序
东岩王君次防彚周礼数十家説衷以已见为订义若干卷真文忠公既序之矣又拳拳俾予赘卷后辞十数不获将行束担弛日以竢予文遂勉为之言周礼一书先儒疑信相半横渠氏最尊敬之五峰氏最摈抑之二説交驰学者幽冥而罔知所从甞平心思之周礼真周公书汉志所谓周官六篇是也独不幸有三可憾在成周未能为成书在后世不得为全书此予每深致其惋惜嗟叹之意何以的知为周公书是书之首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此言宅洛建官之防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乃建王国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此演而伸其防也洛天下之中地六官太平之盛典以中地行盛典此周公佐成王宅洛之本心周书召诰曰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中乂洛诰亦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此周公之心也又书周官载六卿自冡宰至司空虽不条陈设属亦曰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大防与六典合所以的知为周公书然向使周公得辅成王于洛邑推行其六典事制曲防之间文理密察之际必犹有所改定庶几为成书以诏后世惜也洛宅未及迁六典有书未尝行可憾一也仲尼慕周公者也从周之叹发于闲居使得遂其为东周之志六典必见于推行讨论润色益至于大成备周公之未备者不在仲尼乎横渠氏谓仲尼继周损益可知是也惜明王不兴天下莫能宗之不复梦周之叹方形而天复不憖遗矣可憾二也秦火后经籍多残失礼书为甚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始得周官于民间比诗书最晚出故武帝诏有礼壊之叹顔师古谓亡其冬官补以考工记有所亡有所补非全书也此伊川氏所谓礼经多出于掇拾煨烬之余安得句为之解是也可憾三也有是三可憾则是书之存于天下后世固足以见周公为万世开太平之大防然前之既未为成书后之又不得为全书则不能不使万世而下抱不得见周公经制大成之深恨先儒乃尽归咎于刘歆以为勦入私説迎合贼莽不亦甚乎次防研精覃思十余年而订义成显幽阐防商是确非其有发先儒所未发者多矣至其释周公将整齐六典以为宅洛计不幸殁而成王不果迁规摹不获究冬官未尝亡错见于五官中诸儒不能辨而补以考工记则尤有见于是书本末之端的故子特表出之嘉熙丁酉夏中伏日古汴赵汝腾茂实序于卷末
周礼订义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