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信录

考信录

作者:崔述

中国古史考证辩伪著作。崔述撰。其门人陈履和曾刊刻崔述遗书19种,光绪5年(1789)定州王氏谦德堂刻《畿辅丛书》收《考信录》12种。顾颉刚搜罗整理、编成新的《崔东壁遗书》校点书于1936年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另有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崔述,字武承,号东壁,清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清代开疑古风气之先的经史学家。一生著述凡34种,88卷。本书36卷,翼录10卷。其中《考信录提要》(一名《考古提要》)2卷,《补上古考信录》2卷,为“前录”2种;《唐虞考信录》4卷,《夏考信录》2卷、《商考信录》2卷、《丰镐考信录》8卷,《洙泗考信录》4卷,为“正录”5种;《丰镐考信别录》3卷,《丰镐考信余录》3卷、《孟子事实录》2卷、《考古续说》2卷,《考信附录》2卷,为“后录”5种;《王政三大典考》3卷、《续风偶识》4卷,《古文尚书辩伪》2卷、《论语余说》1卷,为“翼录”4种。本书取司马迁“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之意以名之。以怀疑、辨伪、考信三者为事。治学以儒家经典为主,凡诸子百家以及秦汉后传注所言为群经所不具者,皆不轻信,必举秦以前史实参互比较,以求其真;对异端邪说不经不言,则辟其缪而一律削去,系统考订了中国上古及历史和孔子、孟子的事迹。其治学用以经证经之法研究古史,与当时正文字、明音训、释名物、考典章的考据学在内容与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因而不为时人所重。虽然崔述治学谨严、目光锐敏,但其学术以尊经卫道为宗旨,故唯经是从,疑辨考信到经而止,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自信太过,致失是非之准者亦时有之。其疑古辨伪的精神对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古史辨学派产生很大影响。

  • 总字数:81.37 万字
  • 成书年代:清代
  • 最近更新:2022-07-06

目录列表

  1. ●自序
  2. ●卷上
  3. ●卷下
  4. ●序
  5. ●卷上
  6. ●卷下
  7. ●自序
  8. ●卷一
  9. ●卷二
  10. ●卷三
  11. ●卷四
  12. ●序
  13. ●卷一
  14. ●卷二
  15. ●自序
  16. ●卷一
  17. ●卷二
  18. ●自序
  19. ●卷一
  20. ●卷二
  21. ●卷三
  22. ●卷四
  23. ●卷五
  24. ●卷六
  25. ●卷七
  26. ●卷八
  27. ●自序
  28. ●卷一
  29. ●卷二
  30. ●卷三
  31. ●卷四
  32. ●序
  33. ●卷一
  34. ●卷二
  35. ●卷三
  36. ●序
  37. ●卷一
  38. ●卷二
  39. ●卷三
  40. ●自序
  41. ●卷上
  42. ●卷下
  43. ●卷一
  44. ●卷二
  45. ●卷一三代正朔通考
  46. ●卷二经传祀通考
  47. ●卷三三代经界通考
  48. ●卷一
  49. ●卷二
  50. ●卷三
  51. ●卷四
  52. ●卷一
  53. ●卷二
  54. ●小引
  55. ●卷一
  56. ●卷二
  57. ●卷三
  58. ●卷一
  59. ●卷二
  60. ●卷三
  61. ●卷四
  62. ●顾颉刚案语
  63. ●大名县水道考
  64. ●知非集
  65. ●知非集赋
  66. ●知非集五言诗
  67. ●知非集七言诗
  68. ●知非集五言唐体诗
  69. ●知非集七言唐体诗
  70. ●知非集五七言绝句
  71. ●知非集桂窗乐府选
  72. ●二馀集
  73. ●二馀集爨馀吟
  74. ●二馀集附绣馀吟
  75. ●针馀吟稿
  76. ●{艹收}田笔残稿
  77. ●颉刚案
  78. ●杨序
  79. ●讷笔谈
  80. ●讷笔谈卷一
  81. ●讷笔谈卷二
  82. ●尚友堂文集
  83. ●尚友堂文集卷上
  84. ●尚友堂文集卷下
  85. ●尚友堂说诗
  86. ●寸心知诗集
  87. ●寸心知诗集自序
  88. ●寸心知诗集卷一
  89. ●寸心知诗集卷二
  90. ●附佚诗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