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

作者:梁漱溟

当代中国文化史家梁漱溟关于探讨人生问题的学术专著。全书21章。主旨在于从文化史角度论述人生哲学,人心的实质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认为 “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 。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所谓对外一面即: 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作者认为自己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3期,第1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从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2期。从印度出世思想卒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3期。认为 “古东方文化如印度佛家、中国儒家,均是人类未来文化之一种早熟品; 因为不合时宜就耽误 (阻滞) 了其应有的 (社会) 历史发展,以致印度和中国在近代世界上都陷于失败之境。” 在中国古代,儒墨两大学派是相反的。墨家是实利主义者,只从意识计算眼前利害得失出发,而于如何培养人的性情一面缺乏认识。儒家则于人的性情有深切体认,既不忽视现实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生命深处。还认为,“儒家始终站在人生立场上,而印度佛家则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享受丰厚的净饭王太子,即有室家之乐乃弃家远走者,深有感触于人生问题而必求其解决也。此一大心大愿非生命本性向上奋进不已之表见耶?夫亦曰人类要求彻底认识其自己而已,岂有它哉! 作者指出 “孔孟论调太高,只能期之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共产社会。” 一般说来,在社会生命一面之所谓道德既要在尽伦,而人与人的关系随历史发展和各方情况却不一样,则以适合其时其地的社会要求为准。一时一地社会虽不相同,但从宇宙大生命来看,要求秩序稳定 (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又要求有所前进 (改良乃至革命) 却是同的。当需要稳定时,力求有助于稳定的行事,当需要改革时发动改革,那便合乎时宜,便是道德。

  • 总字数:16.10 万字
  • 成书年代:近代
  • 最近更新:2022-07-06

目录列表

  1. 自序
  2. 第一章绪论(上)
  3. 第二章绪论(下)
  4. 第三章略说人心
  5. 第四章主动性
  6. 第五章灵活性
  7. 第六章计划性
  8. 第七章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9. 第八章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 第九章人资于其社会生活而得发展成人如今日者
  11. 第十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上)
  12. 第十一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中)
  13. 第十二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下)
  14.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
  15. 第十四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上)
  16. 第十五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
  17. 第十六章宗教与人生
  18. 第十七章道德--人生的实践(上)
  19. 第十八章道德——人生的实践(下)
  20. 第十九章略谈文学艺术之属
  21. 第二十章未来社会人生的艺术化
  22. 第二十一章谈人类心理发展史
  23. 书成自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