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第六回 伴花楼一时痴笑耍
- 本章共 1.02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3
世事纷更乱若麻,人生休走路头差。
樽前有酒休辞醉,心上无忧慢赏花。
为何道“慢赏花”三个字?只因前一回因赏花惹起天样大的愁烦来。这一回也有些不妙,故此说此三个字。
且说宋时临安一个进士,姓王名羽,官至副使。为官断事分明,不肯擅入人罪,受人私意。可惜这般好官,不曾修得些寿,早早死了。丢了万贯家私,付与孩儿王卞。这王卞长成二十岁,因方才满得父丧,老夫人和氏正要与孩儿议一头妻室,不能就绪。王卞与一窗友柏青在家中伴读,二人情同道合,契若金兰,终日不离左右。
一日,正值隆冬天气,后园梅花正发,香气袭人。公子闻之,喜不自胜。便道:“柏兄,梅花香秀,香气爱人,急宜赏玩,不可错了花期。”分付王化传上夫人,治办酒肴于梅花楼上,与柏相公赏梅。柏青道:“等得酒来,还有许久,和你先咏一首如何?”二人随步走入花园。见红白相间,清香扑鼻,柏青道:“对此名花岂无留赠?”不免作词数句,以助奇香。王卞取了纸笔写道:
佳卉放春,早花破冻。疑绵不暖,似玉而寒。痩影楼窗,谁奇一枝绿萼;繁荣满树,忽看万里白云。昏来月解写真,晓起香为薰魄。灯怜韵胜,雪其神孤。皎洁铅华,不向阳春斗美;凄凉心事,纵教结子犹酸。真如淡服靓妆 ,奚减倾城嫣笑。尔乃天气薄阴,寒风不劲,东郊北郭,靡不看来。古驿颓垣,皆经咏遍。更阑人散,香魂与鹤相关;朝出暮归,幽事为花不彻。帐助高人之梦,额成公主之桃。枕上春怀,琴边诗典。仙去尚合暗惜,折来何以为情?是用银车玉桂,都寻歌舞名园。岁暮天涯,总立乡园公案。忍教笛怨,更诉东风;赖是酒醒,能消落月。安得并刀三尺,割去罗浮半边。
季冬望日 ,王卞戏书
柏青接过手来看,称赞不已。
须臾,列下酒肴,四面开窗,清芬满座。二人正方坐下,王化报道:“苏李二相公来拜。”王卞道:“可请来同坐。”柏青将梅花词笼入袖中。四人相见,四下坐开面饮。吃至半酣,苏友道:“自古说道,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今日对此名花,岂堪默饮?久闻柏兄丝竹高于千古,若操琴恐手冷,求弄笛一番,不致梅花冷落。”柏青道:“取笛来。”须臾笛到。拿在手中,调得纯熟,吹将起来,清新可爱,真个玉笛一声,柔肠三断。
正吹得清亮,只听得呀的一声响,各人一看,恰是墙边伴花楼上,开了两扇窗棂。只见两个美人,欲笑含羞,侧耳指说,掩掩遮遮,动人情兴。那柏青放下笛,立起身来对看,王卞急止曰:“不可,此乃白年伯之女。你今轻薄他,老伯闻知,成何体面?”苏友道:“我闻白先生只有一位令爱,缘何有二位?”李友笑曰:“他也道,我闻王公子止有一人,缘何到有四人!”各人大笑起来。柏青道:“他女人家偷我梅香。”苏友曰:“还是你吹箫引凤 。”大家又笑。王卞道:“他特来听你妙音,反不凑巧,快坐了吹与他听,莫教他扫兴而返。”柏青又吹起来。二女人听了,欢喜自如。
原来白小姐听见吹箫,侍女花仙再三要小姐同来,故此开窗而听。小姐道:“吹箫的是何人?”花仙错认道:“正是王公子了。”小姐道:“进去罢。”花仙道:“说了王公子,便要回去。”小姐道:“休胡说。”径自去了。花仙独自又看一回,径不关窗,也自进去了。
天已将晚,各人痛饮一回,俱各醉了,一齐下楼,各人散别。柏青回房欲睡,又记着白家窗子未关,放心不下,拿了笛与王化道:“我因睡不着,再去看看梅花来睡。”王化道:“外边风冷。”柏青道:“不妨。”他径至墙边一望,楼窗还是开的。他便坐在墙边假山石上,取笛又吹将起来。
花仙正走上楼,打点伏侍小姐去睡,听得笛响,想道:“王公子浑了。我趁小姐未曾上来,待我装作小姐,唤他一唤,弄这书呆,看他怎样疯癫,待我笑笑儿着。”便靠在窗槛上,轻轻咳嗽了一声。柏青见了喜出望外,他朝着窗一个大肥喏。花仙笑道:”待我哄这书呆。”偶然袖中带着黄柑一枚,掷到柏青身边,连忙拾起一看,好不欢喜。急向袖中去摸,恰有青果数枚,待要丢上去,恐轻小打不到,道:“有了。”摸着《梅花赋》 ,将几个青果包做一包,丢入楼窗。恰也有些凑巧,径投在楼板上,响了一声。花仙捡了,正要打开来看,只听得叫唤,花仙应了一声,关了窗,径去了。柏青见闭了窗,如失了珍宝一般。
正在痴迷之间,只见王化走来,叫道:“相公,夜深风冷,且去睡罢。”柏青把楼上望了一望,径进书房。又把那黄柑在灯下看了又看,径自着迷一般。正是:
只因世上美人面,坏却人间君子心。
坐至三更,方自上床睡,兀自梦中几番惊叫。
且说花仙睡到次早起来,到密处打开包儿,看见几枚青果,取来袖了。打开字儿,从头一看,是一篇《梅花赋》。想道:“小姐到喜词赋看,只说风吹到楼窗口拾来的,与他看看也好。”将来笼了,自己去梳洗,伏侍小姐。一应完了,小姐道:“今日绣花手冷,做什么消遣方好?”花仙往袖中取出花笺,放在桌上道:“看看如何?”小姐从头看遍,见王卞戏书,问花仙:“何以到此?”花仙道:“旋风刚刚吹送到楼窗槛上,我见了取来的。”小姐道:“王公子到也是个清品,不枉了缙绅 家子弟。”花仙道:“小姐,昨晚笛声哀怨,也不减鹤唳 猿啼,何不也做一词消遣,有何不可?”小姐道:“这也使得。”即浓磨香墨,展过花笺,写道:
梅花吐秀,羌笛传香。此时倦客登楼,何处邻人邀笛?悲从气出,宁知失志之流;巧作龙鸣,纵是从羌而起。萧条杨柳,早已惊秋;历乱梅花,非同寄远。而寂寥清商 之节,纤妙绿水之音。河内故人,赋成怀远,平阳逆旅,奏是思归。猿臂引而猿吟,鹤胫次而鹤唳。岳阳楼上,春心飞满洞庭;扬子津头,别泪多如江水。况玉钗敲断,铁马嘶残。思妇琐窗,恨计程之未到;征人沙碛,愿托梦以相求。便是一声,已堪肠断;那禁三弄,更入花来。故虽郭氏长生,魂随东女。石家宋伟,怨切赵王。为寂寂之歌,作鸣鸣之调。城精犹能有意,山鬼讵独无情。岂若名利不关,麦陇骑归日暮。岁时作乐,杏花叫彻天明。信口无腔,未涉采菱延露;横吹相和,不离野曲林歌。非惊多愁少睡之人,何有感慨悲歌之泪。
写罢看了一回。花仙拿了一杯茶来送与小姐,折了《梅花赋》,递与花仙:“不可与宜春这丫头看见。”花仙接了,道:“晓得。”
且说柏青,到次日天未明,就假做看梅花,就去看楼窗子,一日走上几十次。到晚又同了王卞,将晚酒摆在花楼上吃,将笛又吹上几回。这晚,花仙伏侍小姐在下边吃晚饭,故不曾开窗嗔他。柏青吹了一个黄昏,不见动静,进房睡了。次日又去,不住的走。其日王老夫人着孩儿往娘舅家探望,王卞到书房别了柏青道:“小弟探亲,恐今日不回,有失奉陪。”柏青道:“请便。”
王卞去了,柏青到快活起来。未到晚,老夫人打点晚饭出来。王化接了摆下,柏青道:“可摆在梅花树下,待我对花而饮,不然没兴。”王化只得掇了桌儿,摆在树下。他便自饮自筛,自吹自乐。天色晚了,花仙又上楼伏侍。听见笛响,他走到后边,把窗开了一看,只见柏青一人坐着吹箫。花仙道:“闻这王公子,年过二十,尚无妻室。想因孤枕难熬,前晚嗅坏了他,故夜夜在此着魔。待我再咳嗽一声,看他怎么。”便嗽了一声。
柏青抬头看见小姐在窗前嗽响,大了胆,朝着作一个深揖。花仙故意将手招他。柏青看着这样高楼,如何可上。心上急了,连忙去把花楼梯子,重重的拿了靠着墙,径走上来。花仙见了,笑道:“明日罢。”忙把楼窗关了。柏青听见说明日罢,走了下来道:“好了,今日进去,一定是明日了。”他把梯子径不掇开,自家欢天喜地的吃了几杯酒,拿了箫,到书房歇了。王化收拾残肴剩酒,也不知楼梯一事,径自睡了。
柏青一夜无眠。到次早,坐在书房细想道:“白小姐为何一见留情,十分有意?他多分疑我是王公子了,况有《梅花赋》上边王卞名字,故此容易。倘若今晚侥幸,只可将计就计方可。倘若说出本姓,变卦起来,到不便了。”准备了一日,几十次走到园中。王化见他不住走,且说他着了花魔,再不知花仙一段情由勾引至此。未晚之际,公子不回,夫人照每日规矩,次第将晚酒送出。王化也不问,径依前排在梅花树下。柏青拿了这管笛,又如昨夜吹将起来。
这晚,恰好宜春上伴花楼,耳内听得园中吹响,他便开了楼窗一看,只见一个戴飘巾绒服的后生,拿管笛儿吹着。宜春这丫头,极口快的一个丑货,便朝着柏青,不管一些好歹乱叫道:“再吹个我听。”柏青着魔的了,只道叫他,丢下了笛,径上楼梯。宜春见了,动也不动,不住的看着。
柏青径至窗口,与宜春打个照面。宜春叫道:“王相公,上来何干?”柏青见叫王相公,知是侍儿口角,便起疑心。在这晚是十八了,月色已上,仔细一看,十分丑恶,便朝着宜春面上道:“啐,真着鬼了!”便下梯走。宜春见他啐了一口,便恼将起来道:“我好意叫他,只道他要这物件。问他为何啐我一口。”想道:“是了,大分是花仙在此与他有了情,故有梯子靠墙。只道我是花仙,上来勾当。见了我这般面貌,有些不如意,便奚落我了。不要慌,待我在老爷面前,搬他一场是非,方知我的手段。”说罢径进去了。
且说花仙上楼,见窗儿开了,心下想道:“何人开的窗?”一望,只见王公子在那里坐着,花仙想道:“这呆子只管在此,恐后来被外人知道怎生是好?不免生一个计较,绝了他念头方好。”正在那里想计,不想柏青早已看见正是小姐在窗口隐约,径上梯来。不想下面叫响,花仙应一声去了。柏青走到楼上,见是一个空楼,他悄悄又走到前边一望,方见小姐卧房在前楼。他不敢放肆,道:“千辛万苦上得楼来,难道又去了不成?小姐虽然下去,免不得就来,不免在此榻上睡下等他便了。”
且说王化见夜深了不见柏青,叫了几声,又不见应。想道:“大分进书房去了。”收拾完备,径往厨下料理。这宜春见白公独在前厅看月,他走到白爷前道:“老爷,宜春在小姐后楼拾了两张字儿,花花绿绿,不认得,送老爷看看。”白公接下,到外书房灯下一看,见《梅花赋》是王卞写的,《笛赋》乃女儿笔迹,大怒。叫宜春,宜春恰好又往后楼去看那窗子关也未曾,早在榻上看见王公子,吃了一惊,连忙又至白公书房。恰好叫着,道:“来了。”白公道:“你可知来什么?”宜春道:“老爷问,不得不说了。恐夫人小姐要见怪,故不敢说。”白公是个谨慎的人,道:“不妨。我不与小姐夫人知道便了。”宜春道:“老爷,这两张纸是小姐与花仙藏好的,道不可与宜春知道。我听见了,故此偷来的。上边想是写我的,不必说了。方才后园王衙笛响,我去开窗一听,只见王公子傍了墙,走到窗前。见了我,啐了一声,又下去了。方才去看楼窗,如今他到高卧在伴花楼上,打酣着哩。”白公吃一惊道:“小姐在那里?”宜春说:“小姐与夫人在房里,宜春不曾上楼。”
白公心下想道:“大分小妮子与王卞做下一手了,不必言矣。若一缭乱起来,非唯有玷家门,亦且官箴 坏了。且住,我想王卞大胆,径上楼来,也非一次了。律有明条,夜深无故入人家,非奸即盗,登时打死勿论。也罢,我有家人王七,心粗胆大,以杀伐为儿戏。趁此机会杀了他,把他尸首放在他自己园中。他家又不知是我家杀的,一来绝了后患,二来不露缙绅之丑。此为上计。”叫宜春:“快唤王七来讲。”
去不多时,王七来见。白公道:“你可曾吃酒么?”王七道:“十分醉了,正困哩。闻知老爷呼唤,只得起来。”白公附耳低言道可至伴花楼上,如此,如此。回来重重有赏。”王化道:“倶理会得。”白公付了一把宝剑,他径自悄悄往后楼去了。白公叫宜春:“你不可在夫人小姐前露一些儿话。若知道了,非唯夫人打骂,我亦不悦,断不饶你。今可去伴着夫人,且慢慢与小姐上楼去。”宜春应了一声,径去了。只见夫人小姐,正在窗下做些针黹 ,全不知一点情由。
那王七去了半个时辰,领了这说话,禀道:“老爷,事皆停当了。把尸首放在梅花楼下,把梯子放好在梅楼。小人走上假山,扒过墙头,闭上楼窗,把楼上血迹揩净,一路并无一点血痕,做得实是干净。求老爷重赏。”把宝剑也还了。白公道:“明早赏你三两银子买酒吃。不可与外人知道。”王七道小:“人虽是粗鲁,这犯法的事也晓得的?怎肯吐露。不须老爷分付得。”径自出去了。花仙与小姐上得楼,已是四更时分,竟不往后楼看了。
且说柏青家下,他父亲在日,是个乡科 出身,做到通判任的,也有几千家事,止生下两个儿子。大的纳监 ,尚未推选,回在家下,唤名柏翠。
第二子便是柏青。他二人父母双亡过了,因是日家下有人与柏青议亲,特来接他回家商议。一个家人径至王衙来寻。王化见说,随引了家人,往书房里来叫,并不见影。王化道:“大分又往花园里去了。”同了来,往花园叫,又不见应。家人道:“敢是在你相公那里去了?”王化道:“我相公往亲戚家去了几日矣,不在家下。”家人道:“敢在假山后面大解么?”二人同去,往从梅花楼下过,只见血淋淋倒在地下。仔细一看,喉咙管是割断的了。家人叫将起来,惊得家中大小一齐都到园中。看见都吃惊打怪的,不知何故被人杀死。
柏家之人一径归家,报与大相公道:“不好了,二相公杀死在王衙花园楼下了!”柏家大小都吃了一惊,道:“有何缘故,以至如此?”柏翠道:“王大相公怎么说?”家人说:“那王化回道,不在家几日了。”柏翠道:“人命关天,必须告官方见明白。”即时写了状子,呈在本府。府官见王卞名字,知是同年王羽之子了。便问柏翠:“他是读书之人,为何杀你兄弟?有证见么?”柏翠道:“杀死在王家,虽有证见,何由知之?”知府发与该房令牌去捉。
差人出得府门,恰好王卞探亲而归路经本府,不提防这桩公案。差人看见,认得王卞,一把扯住道:“王相公,太爷奉请。”王卞道:“是年伯了,有何事见教?待我归家换了公服来相见。”差人道:“老爷也是私服,就在私衙一见,立等有话要讲。”王卞不知情由,一径进了衙门。太爷坐在堂上,两个差人扯定禀道:“王生员拿到了,销牌。”王卞方知有何事情,把巾儿除了笼在袖中,跪在衙下。太爷道:“有人告你,可知道么?”王卞道:“不知。”太爷把柏翠呈状着门子与他去看。
王卞从头一看,吃了一惊道:“柏青乃年侄好友,只因这几日往探亲识,不在家下,不知何故被人杀死?”只见柏翠也来跪下道:“我想兄弟在你家搅扰,或有言语之间,乘怒把他杀死,情是真的。全不思人命关天,怎生下得这般毒手!”王卞道:“差矣,我不在家,毕竟你兄弟有甚么原故,方才是何人杀取,终不然无因而杀得的。”柏翠道:“你如今抵赖,你说是何人杀的?我只要一人抵命,定要寻你。”太爷道:“且休得乱争,待我慢慢问便罢。”着原差追王家十两烧埋,且买了棺材盛贮,抬上柏家坟上安置,把王生员讨保。柏翠禀道:“太爷,人命重情,怎生讨保!求太爷收监。”太爷道:“不是。一来待他归去,查访个真实情由,或是何人下手,好分个皂白。二来年近了,一时难以问明。待次年灯后,待我与你成招便了。”柏翠想道:“明是年家分上,故意做情。待到开正,我往道里告他,求他亲审,不怕他不抵命。”只得大家出来了。
王卞到家,夫人、大众又惊又哭,王化把连日在花园内吃酒吹笛原由细说,王卞一时难理会。请了差人地方,买了一付沙板棺材,把柏青好好殡殓。王卞痛哭一场,拜奠一番。柏青大小看见,明知非是王卞所杀。叫了吹手,一如大丧,送出王家门外。因此柏家原要来打碎王家物件,一来王卞母子又好,二来王家人多,也动手不得,又怕太爷作恼,只得随了棺材,同到坟上安置去了。
且说柏翠又有邻居,唤名吴三,惯在人家播弄是非,一个小人也。他便对着柏翠道:“怎不到道里去告他?到把他在人前夸口,道你是个鳖监生,有何用,自然歇手了。若把我,弄得他家破人亡,到底要他偿命。你若惧讼,我替你去告。把我做了证见,只说某日拿了几百两银子去纳监,在王家露白,即起不良之心,登时杀取。那时我上前一口咬定,说事是实的,就是不致偿命,银子也得他几千,怎生就这般屁烧灰住了!”柏翠听他这番言语,便道:“兄肯出头,借重老哥,容当重谢。”吴三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不用尊驾出头,小弟明早代兄去一告便了。”
王卞只说太爷做主,且到灯后,不过做些银子把过柏家,将就歇了,那里知道生出这段情由。其日,王卞正去谢太爷释放之恩,出得门来,报道差到了,便走捉到道里,不由分说,就要夹起来。被吴三伶牙俐齿,王卞那里对得他过。那道尊是个不明白的官府,定要夹起来。可怜那痩怯的书生,怎当得严刑重拷,只得尽了招,定了罪,发下本司监了。
王化得知,飞也似跑回,禀与夫人得知。夫人大哭,晕去几次。家下大小,无不下泪。王化道:“事已至此,不必哭矣,快打点酒食送与相公。”拿了铺陈银两,同了几个家人,一齐进去,大家哭起来。王卞道:“拜上奶奶不可为我纪念,是我命该如此,你众人与我好好伏侍夫人。”王化道:“不须相公分付,待小人在此伏侍。众人且回去了,天色晓了,不可久留。”禁子打发出门,把门上了锁。
且说白公次日闻知,杀死的到是柏青。闻王卞几日不在,为何词赋又是王卞名字,心下狐疑。看女儿形容,端然处子。况说是王卞入罪,又意在淡然。想道:“莫非误了?”也且不提。
再说花仙得知此事,心里暗想道:“原来吹笛后生唤做柏青,与王相公什么相干,只不知为何杀死园中?料王相公又不在家,怎生做出这一件奇事来?”也不在心上。
只见一日,花仙着宜春往伴花楼去取一件衣服,宜春道:“呵呀,我不去!”花仙道:“你为何不去?”宜春口是快的,又无主意的人,把那前情,犹如鬼使神差的一般直流了出来,花仙听了道:“冤哉,冤哉!可惜王相公无辜受罪,真是我害了他也!”宜春道:“为何老父说字纸上有王卞名字?”花仙道:“亦是我害他也。”宜春说了一番,径自去了。
花仙到晚上楼,与小姐将自己唤了柏青,并宜春告诉家主,着王七杀死,置尸梅楼,陷王公子情由一说,小姐埋怨道:“什么要紧,这样作呆。柏青死也是该的,害了王秀才,妾心何忍!险些儿把我名节玷污了。那王老夫人止得这位公子,又不曾婚娶,绝了王家后嗣,皆汝一身之罪矣。”花仙道:“小姐不须埋怨,自古道,男女虽别,忠义一般。此事原因我一时作戏而起,岂惜一身,而陷无辜绝嗣乎?”小姐说:“据你之言,为今之计如何?”花仙说:“小姐,事虽未成,岂可轻说。我自相机而动便了。”
且说过了除夜 便是新正 ,家家圆节,处处笙歌。恰值本府太爷到白衙贺节,家人报将进来。白公穿了公服,出外迎接。花仙闻得太爷乃王公子年家,甚是为着公子的,起了一点真心。他便走出厅来,全无忌惮,一膝儿跪在太爷面前道:“侍女花仙,有事禀上。”他将闻笛掷果之意,宜春之怨,王七之谋,细细的说了一番。道:“原是因妾之戏而引柏子之狂,罪在于奴,实与王公子无辜。妾之一死允当,若移祸于良善,妾实不忍也。乞老爷将奴抵罪,放了王公子,则牢无屈陷之囚,实有再生之德。”太爷见说,立将起来,口称:“难得,难得,既如此,我即同你见道尊,你不可改移方是。”花仙道:“出于本心,怎敢改移。”白公见了,只得无奈,凭他去了。
太爷随即换了素服,进了道中,将前事细陈一遍。道尊叫花仙一一问明,径唤柏翠当堂说了一番:“这是你兄弟自取之祸,与王卞无干。”柏翠道:“老爷,这是王卞卖出此妇来,故意遮饰。”道尊道:“胡说,谁肯将力割自己之肉。”便道:“花仙,你如今是个正犯了,可画了招,到牢里去坐。”花仙慨然道:“自然之理,何必再言!”该房即将原卷登时画了供状,即时取出王卞,当堂释放回家。花仙发入女监坐下。
这王卞也不知什么来由,太爷与道尊将花仙之事一一说明,喜得王卞连忙叩首,去了枷杻,出了衙门。王化飞也似告知夫人。母子重逢,又哭又喜。一家门感激花仙身居女流,有些意气。我必然代他奏闻,出他之罪。
只见白公闻得王卞回了,只得上门来请罪。王卞道:“这是晚生命该如此,与老伯何干。”白公见他忠厚,况见他才貌,便道:“向闻未有尊眷,可曾有了么?”王卞说尚未。”白公道:“若不弃嫌,愿将小女赎罪。”王卞喜道:“只是不敢高攀,告过老母,央媒奉恳便了。”说罢,作别起身。
王卞进内,与母亲道其来历,夫人欢喜:“向知小姐贤慧,不可错了这般姻缘。”恰好苏李二友来,一来贺节,二来相望,夫人便央他二人为媒。二友欢喜道:“这是因祸而致福了。”王卞即时回拜白公。次日二友往白处议亲,一说一成,择日下礼,聘定了尚未成亲。
这花仙在监里,小姐不时送酒食,送盘费,不必言。王公子感他有此侠气,不时着人去望他,这酒肴日日着王化送去。这花仙到也自在。
且说其年秋试,王卞入了三场,中了举。同春场又中了进士。观政时就上一本,为花仙戏谑陷大辟,圣上发部知道,刑部复一本,柏青以深夜无故入人家,应死无疑。然戏谑之情,事属暧昧,相应豁免无疑。圣上竟批:着本处抚按速出。
花仙得放归家,合门欢喜。王卞选了大理寺评事,归家完婚。与母亲议曰:“花仙女子,为情至此,孩儿不忍忘他。乞母亲聘为次室,不枉他为孩儿这番情义。”夫人大喜,遂央了苏、李二人到白处说。白公有什么推辞,遂一同送礼,择日双双过门,成其大礼。诸亲六眷,无不称其好。柏翠也来称圆。酒筵之间,与王进士道:“前事在晚生竟已歇了,有一光棍吴三自己出头,又惹这番得罪。”王卞道:“既有这般恶棍,何不早言?留在世间,害人不浅矣。”说:“知道。”
酒筵各散。归房来看二位新人,真似一对嫦娥降于凡世。王卞感激花仙道:“那一人是二夫人。”花仙微笑而已。王卞道:“怎么有这般侠气,使我好感激也!”花仙道:“若无那日,怎有今朝?”三人又吃饮团圆酒席,同归罗帐。一箭双雕,可谓极乐矣。
次日,拜了按院,递了吴三访察。即时提去打了八十板,尚不肯死,毕竟拖了牢洞。
看这一回小说,也不可戏谑,也不可偷情,也不可挑唆涉讼,行好的毕竟好,作恶的毕竟不好。还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无穷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