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零叶
- ├ ●零叶(一)
- └ ●零叶(二)
- 残本
- ├ ●大元大一统志卷 残本一
- ├ ●大元大一统志卷 残本二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四十四 残本三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四十五 残本四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四十八 残本五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四十九 残本六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五十 残本七
- ├ ●大一统志卷第六百三十四 残本八
- ├ ●大一统志第七百三十 残本九
- ├ ●大一统志卷第七百三十一 残本十
- ├ ●大元大一统志卷 残本十一
- ├ ●大元大一统志卷 残本十二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七百九十 残本十三
- ├ ●大元大一统志卷 残本十四
- └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七百九十二 残本十五
- 辑本
- ├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一
- ├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二
- ├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三
- └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卷四
- 考证
- ├ 一 导言
- ├ 二 编纂及刊行
- ├ 三 名称及体例
- ├ 四 资料
- ├ 五 残本
- ├ 六 佚文
- ├ 七 与元史地理志之异同
- ├ 八 与明一统志之异同
- └ 九 余论
- 附录
- └ 大元大一统志附录
『大元一统志』六 佚文
- 本章共 1.3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按大一统志佚文之可考者则有下列诸书
一 大明一统志
二 辽东志
三 满洲源流考
四 热河志
五 盛京通志
六 辽史考证
七 愚谷文存
八 蒙古游牧记
九 四川通志
十 湖北通志
十一 延安府志
大明一统志所引大一统志之文皆标称元志而且属于形胜风俗二目盖明志体例除此二目皆不注明来历故也 【惟卷三十六延安府宫室有一条注明元志】 何以知明志所引元志必为大一统志耶兹举数证以明之
明志卷八十七丽江军民府下
形胜 元志东有丽水西有澜沧南接大理北距吐蕃
风俗 元志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同汉服 么些蛮与施蛮皆乌蛮种俗不颒泽好饮酒歌舞
以上三事皆见残本十一丽江军民宣抚司巨津州风俗形胜之下此一证也
明志卷二十五辽东都指挥司下
形胜 元志负山阻河控制东土 秦筑障塞以限要荒 临闾之西海阳之北地实要冲 【辽东志卷一形胜亦同】 而满洲源流考亦引此文互有详略且直称之曰元一统志其文曰咸平府秦筑障塞以限要荒汉唐尝置都督府负山阻河控制东土
此二证也
明志卷七十三四川行都指挥使司
僰人重儒敬佛相见之礼长跪不拜所为多有西蜀之风 金珠富产谷粟丰盈民足衣食牛羊盐马毡布通商殖货 越巂郡东门十部蛮郡居竹篱板舍不事修饰
而四川通志卷六十一宁远府下亦引此文而稍简略
重儒敬佛相见之礼长跪不拜 金珠富产谷粟丰盈民足衣食牛羊盐马毡布通商殖货 竹篱板舍不事修饰
此三证也
惟明志二十五形胜下又引开元志云
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故城亦东北一都会也 【辽东志卷一形胜亦引此文作开元志】
余初以为此必元代开元路志之佚文及检满洲源流考卷十一十三两引此文皆称元一统志而上冠以开元路三字乃知明志所引仍为大一统志佚文其称开元志可作两种释义其一为大一统志开元路之略称其二则开元志为开元路之误记也
明志中于引元志之外尚有类似开元志之称
卷二引元清州志 元献州志
卷七引元宿州志
卷八引元常熟州志
卷十四引元庐州志 元六安志 元长兴州志
卷二十四引元濮州志
卷二十五引元广宁志
卷三十五引元开成志
卷三十七引元甘州志 元肃州志 元山丹州志
卷四十九引元富州志
元代志书著录于四库者尚有数种则是时各州必有专志至明犹存故为明志所引用然依前述开元志之例似所谓元某州志即同大一统志某州之义今用此例凡上所引诸志皆视为大一统志佚文而悉入辑本之内盖与其割弃太甚不如过而存之也
四库著录之四明诸志 【已见上文】 皆撰于大德以后而不见有引用大一统志之文余初甚疑之及读后至元五年苏天爵齐乘序乃始恍然苏氏之言曰
我国家大德初始从集贤待制赵忭之请作大一统志盖欲尽述天下都邑之盛书成藏之秘府世莫得而见焉
盖是书讫于至正六年付刊以前外间莫由窥见是以无从引用其遗文佚句不可多得亦由于此
清代诸书以满洲源流考热河志二书所引为最繁富不下三百五十余事 【见辑本卷二】 初疑此或修书诸公得见大一统志残本使然及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始知其所引多出于永乐大典
元岳璘等所修大元一统志最称繁博国史经籍志载其目共为一千卷今已散佚无传虽永乐大典各韵中颇见其文而割裂丛碎又多漏脱不复能排比成帙惟浙江汪氏所献书内尚存原刊本二卷颇可以考见其体制知明代修是书时其义例一仍元志之旧故书名亦沿用之 【四库全书总目六十八又文溯阁本提要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