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骈体文钞
作者:李兆洛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骈文八大家”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总督”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载道”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骈体文钞》居然将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出师表》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骈四俪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 总字数:43.63 万字
- 成书年代:清代
- 最近更新:2022-07-06
目录列表
- 自序
- 吴序
- 卷一 铭刻类
- 卷二 颂类
- 卷三 杂扬颂类
- 卷四 箴类
- 卷五 谥诔哀策类
- 卷六 诏书类
- 卷七 策命类
- 卷八 告祭类
- 卷九 教令类
- 卷十 策对类
- 卷十一 奏事类
- 卷十二 驳议类
- 卷十三 劝进类
- 卷十四 贺庆类
- 卷十五 荐达类
- 卷十六 陈谢类
- 卷十七 檄移类
- 卷十八 弹劾类
- 卷十九 书类
- 卷二十 论类
- 卷二十一 序类
- 卷二十二 杂颂赞箴铭类
- 卷二十三 碑记类
- 卷二十四 墓碑类
- 卷二十五 志状类
- 卷二十六 诔祭类
- 卷二十七 设辞类
- 卷二十八 七类
- 卷二十九 连珠类
- 卷三十 笺牍类
- 卷三十一 杂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