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集

本堂集

作者:陈著

南宋学者陈著著。凡九十四卷。其中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三卷,但有目无书,盖传写时遗佚。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其语录之体不及周必大、楼錀、陆游、杨万里之“淹雅”,又勉推佛老二氏往往过当,不及朱熹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至南宋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该集既有真德秀的“甄别”之风,又有胡寅的“攻驳”之风,可谓“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四库全书·提要》称收此集之目的在于“存备一家”(《提要》)。该集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学思想。认为“人之所学何事?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与俞察院浙》)。又认为性出于天,道出于性,教出于道,三者一贯,“人受血气而生,心统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静不能不动于感,而性之欲出矣。欲所当欲,则亦天性也;欲非所欲,则血气之私也。欲,其善恶之机乎!”(《剡学讲义》)司马迁“以欲为善”,陈祥道“认欲为恶”。张载的“气之性”,张栻的“性之欲”,朱熹的“欲即情”,说明了“欲”本身并不就是“善”或“恶”,而是“善恶之机”。“欲”只可“寡”,不可“无”、不可“纵”、不可“贪”、不可“绝”。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大纠正。有路有钞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 总字数:27.96 万字
  • 成书年代:宋代
  • 最近更新:2022-07-06

目录列表

  1. 提要
  2. 卷一
  3. 卷二
  4. 卷三
  5. 卷四
  6. 卷五
  7. 卷六
  8. 卷七
  9. 卷八
  10. 卷九
  11. 卷十
  12. 卷十一
  13. 卷十二
  14. 卷十三
  15. 卷十四
  16. 卷十五
  17. 卷十六
  18. 卷十七
  19. 卷十八
  20. 卷十九
  21. 卷二十
  22. 卷二十一
  23. 卷二十二
  24. 卷二十三
  25. 卷二十四
  26. 卷二十五
  27. 卷二十六
  28. 卷二十七
  29. 卷二十八
  30. 卷二十九
  31. 卷三十
  32. 卷三十一
  33. 卷三十二
  34. 卷三十三
  35. 卷三十四
  36. 卷三十五
  37. 卷三十六
  38. 卷三十七
  39. 卷三十八
  40. 卷三十九
  41. 卷四十
  42. 卷四十一
  43. 卷四十二
  44. 卷四十三
  45. 卷四十四
  46. 卷四十五
  47. 卷四十六
  48. 卷四十七
  49. 卷四十八
  50. 卷四十九
  51. 卷五十
  52. 卷五十一
  53. 卷五十二
  54. 卷五十三
  55. 卷五十四
  56. 卷五十五
  57. 卷五十六
  58. 卷五十七
  59. 卷五十八
  60. 卷五十九
  61. 卷六十
  62. 卷六十一
  63. 卷六十二
  64. 卷六十三
  65. 卷六十四
  66. 卷六十五
  67. 卷六十六
  68. 卷六十七
  69. 卷六十八
  70. 卷六十九
  71. 卷七十
  72. 卷七十一
  73. 卷七十二
  74. 卷七十三
  75. 卷七十四
  76. 卷七十五
  77. 卷七十六
  78. 卷七十七
  79. 卷七十八
  80. 卷七十九
  81. 卷八十
  82. 卷八十一
  83. 卷八十二
  84. 卷八十三
  85. 卷八十四
  86. 卷八十五
  87. 卷八十六
  88. 卷八十七
  89. 卷八十八
  90. 卷八十九
  91. 卷九十
  92. 卷九十一
  93. 卷九十二
  94. 卷九十三
  95. 卷九十四
  96. 原跋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