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第一回 付托樽前殷勤双握手 分离灯下慷慨一回头
- 第二回 匆促回舟多情寻故剑 仓皇避弹冒死救惊鸿
- 第三回 铁鸟逐孤舟危机再蹈 芦滩眠冷月长夜哀思
- 第四回 风雨绕荒村泪垂病榻 江湖惊恶梦血溅沙场
- 第五回 离妇襟怀飘零逢旧雨 艺人风度潇洒结新知
- 第六回 择友进微词娥眉见妒 同行仗大义铁面无私
- 第七回 送客依依倚门如有忆 恩人脉脉窥影更含愁
- 第八回 噩耗陷神京且烦客慰 离怀伤逝水邻有人归
- 第九回 别有心肠丰装邀伴侣 各除面幕妒语斗机锋
- 第十回 明月清风江干话良夜 残香剩粉室氏上布情丝
- 第十一回 轻别踟蹰女佣笑索影 重逢冷落老母泪沾襟
- 第十二回 千里投亲有求惟作嫁 一书促病不死竟成忧
- 第十三回 旧巷人稀愁看鸡犬影 荒庵马过惊探木鱼声
- 第十四回 炮火连天千军作死战 肝脑涂地只手挽危城
- 第十五回 易服结僧缘佛门小遁 凭栏哀劫火圣地遥瞻
- 第十六回 半段心经余生逃虎口 一篇血账暴骨遍衢头
- 第十七回 悲喜交加脱笼还落泪 是非难定破镜又驰书
- 第十八回 一语惊传红绳牵席上 三章约法白水覆窗前
- 第十九回 下嫁拟飞仙言讶异趣 论文重老友谜破同心
- 第二十回 故剑说浮沉掉头不顾 大江流浩荡乡巴臂同行
『大江东去』序
- 本章共 1.0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友人陈君,将有东战场之行,予小饯之于一酒楼。杯匙之间,畅谈大时代友朋之聚散,更及于男女之离合,甚为喟然。旋陈君更述一故事,以助余兴,则为一军人困于失陷之南京,虽得生还,而有破镜难圆之叹。予曰:此故事良好,然以之配合京沪线战争之烈,及南京屠城之惨,将不失为一时性之小说。陈曰:然则君竟为之如何?子虽笑诺之,然以未有火线经验,固置之未用也。半年后,有两军人为邻,暑夜于星光中移榻纳凉,闲话天下事,亦尝问及战争。耳食人余,颇能补常识之不及。时国民日报出版于香港,约予为长篇,并望故事能在抗战言情上兼有者。此项要求,正与予准备之小说材料,若相符合。乃更加以三分之渲染,与四分之穿插,并所有之材料作为三分,融合而成为一篇二十万言之章回小说。名之曰《大江东去》。书零碎书于业余,凡积一年而成。香港人读之作何批评,予初无闻知,后以内地有转载者,予乃相信当可一读,然以是时英日国交未曾决裂,港报文字,例不得斥责日寇,予所谓京沪线之战及南京之被屠,固未能畅所欲言,意实未尽惬也。
民国三十年冬,友人刘君召饮于酒搂,先二日以函约,告以当有奇遇。予闻之,及时欣然往。至则座上有一少年军人,风姿英爽,侃侃而谈。刘君笑曰:此君与君所书《大江东去》主角,正二而一,而其在南京守城之战时,且参与光华门之役,此君若以材料相告,则不啻使君入火线矣。此君闻言,初无难色。乃慷慨欷歔述南京失陷惨状。及予询及光华门之役,彼则告以某班长一手榴弹挽救危城之壮举,绘声绘影,令人兴奋。至于男女问题,此君似存忠厚,少所谈述。且曰:子今固有美满眷属,且生子矣。予虽对故事本身无所收获,而于屠城及光华门两事,乃证实较多。乃告某君,予果将《大江东去》出版者,必增入此二事。某君亦首肯。
一席之会,又一年矣,近新民报社促予以此稿出书。予将存稿校阅一遍。乃割去原稿十三至十六回及十七回之半回,而易之以今稿。原文盖写京沪线战争,及略述屠城消息,自视固不如今稿之能现实也。至书中主角陪客,其人物姓名,固尽虚构,而新写一段,则其地名人名,即虚构亦不写出。因吾人尚未回南京之前,此等地名人名,或亦有未便写出者。纪念某班长之壮烈,国家将来自有恤典在,彼决不与草木腐,此间不实亦无妨。更就整个小说言,正如舞台上之戏剧,自不同于社会事实。若必一一加以索隐,则如伦敦小儿向某街索福尔摩斯而访之矣,不亦可笑乎?校稿之时,予初欲改写章体,以白话作题。及检查原来回目,文题尚切,亦不隐晦,乃概存其旧。并新稿亦以新题领之。书成之经过如此,盖纪实也。
民国三十一年岁除前五日
张恨水序于重庆南温泉桃子沟茅屋油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