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四

  • 本章共 2.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5

    卷744_1 【僻居谢何明府见访】伍乔   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马嘶穷巷蛙声息,   辙到衡门草色开。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   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卷744_2 【冬日道中(一作冬日送人)】伍乔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暮烟江口客来绝,   寒叶岭头人住稀。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卷744_3 【僻居酬友人】伍乔   僻居虽爱近林泉,幽径闲居碧藓连。向竹掩扉随鹤息,   就溪安石学僧禅。古琴带月音声亮,山果经霜气味全,   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   卷744_4 【游西山龙泉禅寺】伍乔   叠巘层峰坐可观,枕门流水更潺湲。晓钟声彻洞溪远,   夏木影笼轩槛寒。幽径乍寻衣屦润,古堂频宿梦魂安。   因嗟城郭营营事,不得长游空鬓残。   卷744_5 【宿灊山】伍乔   一入仙山万虑宽,夜深宁厌倚虚栏。鹤和云影宿高木,   人带月光登古坛。芝朮露浓溪坞白,薜萝风起殿廊寒。   更陪羽客论真理,不觉初钟叩晓残。   卷744_6 【游西禅】伍乔   远岫当轩列翠光,高僧一衲万缘忘。碧松影里地长润,   白藕花中水亦香。云自雨前生净石,鹤于钟后宿长廊。   游人恋此吟终日,盛暑楼台早有凉。   卷744_7 【寄史处士】伍乔   长羡闲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谁知。石楼待月横琴久,   渔浦经风下钓迟。僻坞落花多掩径,旧山残烧几侵篱。   松门别后无消息,早晚重应蹑屐随。   卷744_8 【僻居秋思寄友人】伍乔   门巷秋归更寂寥,雨馀闲砌委兰苗。梦回月夜虫吟壁,   病起茅斋药满瓢。泽国旧游关远思,竹林前会负佳招。   身名未立犹辛苦,何许流年晚鬓凋。   卷744_9 【寄落星史虚白处士】伍乔   白云峰下古溪头,曾与提壶烂熳游。登阁共看彭蠡水,   围炉相忆杜陵秋。棋玄不厌通高品,句妙多容隔岁酬。   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   卷744_10 【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伍乔   弱柳风高远漏沈,坐来难便息愁吟。江城雪尽寒犹在,   客舍灯孤夜正深。尘土积年粘旅服,关山无处寄归心。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卷744_11 【闻杜牧赴阙】伍乔   旧隐匡庐一草堂,今闻携策谒吾皇。峡云难卷从龙势,   古剑终腾出土光。开翅定期归碧落,濯缨宁肯问沧浪。   他时得意交知仰,莫忘裁诗寄钓乡。   卷744_12 【题西林寺水阁】伍乔   竹翠苔花绕槛浓,此亭幽致讵曾逢。水分林下清泠派,   山峙云间峭峻峰。怪石夜光寒射烛,老杉秋韵冷和钟。   不知来往留题客,谁约重寻莲社踪。   卷744_13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伍乔   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姿容虽有尘中色,   巾屦犹多岳上清。野石静排为坐榻,溪茶深煮当飞觥。   留连话与方经宿,又欲携书别我行。   卷744_14 【观华夷图】伍乔   别手应难及此精,须知攒簇自心灵。始于毫末分诸国,   渐见图中列四溟。关路欲伸通楚势,蜀山俄耸入秦青。   笔端尽现寰区事,堪把长悬在户庭。   卷744_15 【庐山书堂送祝秀才还乡】伍乔   束书辞我下重巅,相送同临楚岸边。归思几随千里水,   离情空寄一枝蝉。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   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   卷744_16 【暮冬送何秀才毗陵】伍乔   匹马嘶风去思长,素琴孤剑称戎装。路涂多是过残岁,   杯酒无辞到醉乡。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   毗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   卷744_17 【龙潭张道者】伍乔   碧洞幽岩独息心,时人何路得相寻。养生不说凭诸药,   适意惟闻在一琴。石径扫稀山藓合,竹轩开晚野云深。   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卷744_18 【晚秋同何秀才溪上】伍乔   闲步秋光思杳然,荷藜因共过林烟。期收野药寻幽路,   欲采溪菱上小船。云吐晚阴藏霁岫,柳含馀霭咽残蝉。   倒尊尽日忘归处,山磬数声敲暝天。   卷744_19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伍乔   五老云中勤学者,遇时能不困风尘。束书西上谒明主,   捧檄南归慰老亲。别馆友朋留醉久,去程烟月入吟新。   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鸾栖有异人。   卷744_20 【观山水障子】伍乔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不知草木承何异,   但见江山长带春。云势似离岩底石,浪花如动岸边蘋。   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   卷744_21 【寄张学士洎】伍乔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   梦魂长绕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卷744_22 【句】伍乔   积霭沈诸壑,微阳在半峰。(《省试霁后望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