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言部分
- ├ 读书须知
- ├ 重刻《安士全书》序
- ├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
- ├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
- └ 目次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 《阴骘文广义》原序
- ├ 文昌帝君阴骘文
- ├ 补阙
-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 万善先资
- ├ 万善先资集序
- ├ 万善先资集卷一
- ├ 万善先资集卷二
- ├ 万善先资集卷三
- ├ 万善先资集卷四
- └ 戒杀放生文序(附)
- 欲海回狂
- ├ 原序
- ├ 卷一 法戒录
- ├ 卷二 受持篇
- ├ 卷三 决疑论
- ├ 内典字义译注
-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 └ 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
- 西归直指
- ├ 卷首—像赞传图
- ├ 西归直指卷一
- ├ 西归直指卷二
- ├ 西归直指卷三
- ├ 西归直指卷四
- ├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附)
- └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
『安士全书』补阙
- 本章共 1.1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安士先生撰辑此书,事理文义,悉皆周到。唯于帝君末后一世,及于公治狱、窦氏济人、宋郊救蚁、叔敖埋蛇五事,皆未曾录。或以他书俱载,后世咸知,故略之耳。然未曾博览者,不得而知,实为一大憾事。因按《阴骘文注证》,录而补之于此。则事实明晰,而原文了不更动也。释印光识。
帝君末后一世
帝君生于晋,姓张,讳亚,越人也。后徙蜀,即梓潼居焉。其人俊雅洒落,其文明丽浩荡,为蜀中宗师。感时事,托为方外游。及门诸子,建祠祀之,题曰文昌君。唐玄宗、僖宗,避寇入蜀,显灵拥护。难平,诏封晋王。后人加称曰帝,盖尊之也。(四川七曲山清虚观碑记)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汉于公,东海人,为县狱吏。郡有孝妇,寡居守节,养姑甚谨。姑恐妨其嫁,自缢死。姑女诬告妇迫死其母,妇不能辨。公争之不得。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来,公白其冤。祭孝妇墓,遂雨。凡所平决,民皆允服。公门坏,父老谋治之。公曰:“可高大其门,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并无冤枉,子孙必有兴者。”后其子定国,果为丞相,封平西侯。孙永侣,为御史大夫。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五代窦禹钧,燕山人,年三十外无子。梦祖父告曰:“汝不但无子,且不寿,宜早修德以回天。”禹钧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盗钱二百千,自书券系幼女背,曰:“永卖此女,以偿所负。”遂遁。公怜之,焚券养女,及笄(jī)择配嫁之。同宗外戚,有丧不能举,出钱葬之;有女不能嫁,出钱嫁之。公量每岁所入,除伏腊供给外,悉以济人。家唯俭素,无金玉之饰,无衣帛之妾。于宅南建书院,聚书数千卷,延师课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廪饩〖廪(lǐn)饩(xì),膳食津贴〗,由公显者甚众。不久,连生五子,皆聪明俊伟。复梦祖父告曰:“汝数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延寿三纪〖十二年为一纪〗,五子俱显荣。汝当益加勉励,无惰初心也。”后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四子偁(chēng),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xī),起居郎。八孙皆贵。公享寿八十有二,无病谈笑而逝。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救蚁中状元之选
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春试毕,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动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是耶?”僧曰:“是矣。小宋今当大魁,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状元。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谬。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善报,汝必兴于楚。”后果为令尹,执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