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行品第一
- 卷二
- ├ 天帝释问品第二
- ├ 持品第三
- ├ 功德品第四
- └ 变谋明慧品第五
- 卷三
- ├ 地狱品第六
- ├ 清净品第七
- ├ 悉持品第八
- ├ 觉邪品第九
- └ 照明十方品第十
- 卷四
- ├ 不可计品第十一
- ├ 譬喻品第十二
- ├ 分别品第十三
- ├ 本无品第十四
- ├ 不退转品第十五
- ├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
- └ 守空品第十七
- 卷五
- ├ 远离品第十八
- ├ 善友品第十九
- ├ 天帝释品第二十
- ├ 贡高品第二十一
- ├ 学品第二十二
- ├ 守行品第二十三
- ├ 强弱品第二十四
- ├ 累教品第二十五
- ├ 不尽品第二十六
- └ 随品第二十七
- 卷六
- ├ 普慈闿士品第二十八
- ├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
- └ 嘱累阿难品第三十
『大明度经』累教品第二十五
- 本章共 70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佛告阿难。作是立者为如佛立。欲如一切智立。当随明度教。应是行者当知从人道。或从兜术天上来。久闻明度或行。所以然者,佛灭度後法於世间现。或於兜术天上现。有行若书者复转教人。欢乐合福知供养若干佛以来。不於应仪缘一觉品中作功德。有受明度学之若解中惠是闿士如面见佛无异。其有斯德用求应仪缘一觉会必得佛矣。行法常当远离此二道。佛语阿难。持是明度嘱累若。我所说馀经若所受。悉舍忘之其过少耳。所从佛受明度。若忘舍之其过甚多。谛学悉具足受书字莫令缺减。往古来今佛经等无异。若有慈心於佛者,当受此法敬礼供养。为供养三世佛。报佛恩备矣。若慈孝於佛。不如恭敬明度慎莫忘失一句。嘱累若粗捔说耳。若有不欲离於经法比丘僧三世佛者,不当远此法。三世诸佛皆由斯生所以然。夫六度者乃诸闿士大士之母。佛不可尽经法之藏。若曰教人尽佛界中令得应仪道。虽有是教尚未报佛恩。不如具足为闿士说明度。虽不能多一日可。不能一日食时可。若顷间其福胜度尔所应仪。闿士大士思惟中慧得功德。出应仪缘一觉上。会当复不退转。不中道堕落。说是明度时四部弟子及诸天至诚鬼神王。一佛界中持释迦文威神。一切悉见无怒佛及比丘应仪诸闿士亦无央数。忽不复现。佛语阿难。譬如见国中人已不复见。无怒佛及诸闿士应仪士。诸经索不见亦如是,法不见法。法不念法。何以故?诸经法无念无见亦无所益。佛语阿难。诸经法皆空无所持不可念。譬如幻师化作人。诸经法亦然无念无痛。何以故?无形故。闿士作是行作是学。为行学明度。在学中最尊百千万倍。是为安十方群生困厄者,为随佛法学也。有应是学者,以手举一佛刹。又复著故处。人无觉者,从是学成无碍惠法。十方三世无数诸佛悉从明度成佛。亦不增不减。是故不可荆虚空亦不可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