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四分律序
-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初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六(初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十六
-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 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
- 四分律卷第十九(初分之十九)
-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二(二分之一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三(二分之二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六(二分之五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三(二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二分之十四)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
-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
- 四分律卷第三十八(三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二(三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四十四(三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四十五(三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六(三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
- 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三分之十二)
- 四分律卷第四十九(三分之十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一(第四分之二)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
-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
-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
- 四分律卷第五十九(第四分之十)
-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
『四分律』四分律序
- 本章共 80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夫戒之兴。所以防邪检失。禁止四魔。超世之道。非戒不弘。斯乃三乘之津要。万善之窟宅者也。然群生愚惑。安寝冥室。宛转四流。甘履八苦。开恶趣之原。杜归真之路。游游长夜。莫能自觉。时有出家庶几玄微者。徒怀远趣。迷于发足。是以如来。悼群瞽之无目。睹八难以增哀。开戒德之妙门。示涅槃之正路。始于毗耶离初结兹戒。凡有二百五十八篇。以此七罪科分。升降相从轻重位判。斯皆神口之所制祸福之定楷者也。然律藏渊旷。卷舒无常。略而至三。广则无量。此二百五十。盖因时人之作也。足以启曚。足以阶道。三宝之隆。以之为盛。先圣之道。斯为美矣。自大教东流。几五百载。虽蒙余晖。然律经未备。先进明哲。多以戒学为心。然方殊音隔。文义未融。推步圣踪。难以致尽。所以怏怏终身。西望叹息。暨至壬辰之年。有晋国沙门支法领。感边土之乖圣。慨正化之未夷。乃亡身以俎险。庶弘道于无闻。西越流沙。远期天竺。路经于阗。会遇昙无德部。体大乘三藏。沙门佛陀耶舍。才体博闻。明炼经律。三藏方等。皆讽诵通利。即于其国。广集诸经于精舍还。以岁在戊申。始达秦国。秦主姚。欣然。以为深奥冥珍嘉瑞。而谓大法渊深。济必由戒。神众所传。不可有阙。即以其年。重请出律藏。时集持律沙门三百余人。于长安中寺出。即以领弟子慧辩。为译校定。陶炼反覆。务存无朴。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此土先所出戒。差互不同。每以为惑以今律藏检之。方知所以。盖由大圣迁化后。五部分张。各据当时所闻。开闭有以。于是师资相传。遂使有彼此之异。会曩推之。虽复小小差互。终归一本。何以明之。如萨婆多部律。著涅槃僧。著三衣。分为多名。余部亦尔。此律藏。总为一名。齐整而已。高下参差。乃是齐整之义说。以是推之。五部之差粗。亦可领想。诸寻求不以为惑。今律藏画然。正教明白。可以济神。可以无惑。而今之学者。多修文饰之印。不以戒学为先。由使佛藏有鸟鼠之喻。众集有猿猴之况。斯之苦切亦以极矣。凡我之徒。宜各勖励。明慎执持。令大法久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