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短案
- 涸溪
- 竹与鸡
- 泥里拔钉
- 野花插瓶
- 珊瑚子
- 断桥
- 雾之美
- 虫声
- 秋萤
- 晚晴
- 蒲草
- 鸡鸣声中
- 待漏斋
- 天河影下
- 劣琴
- 蕻菜花
- 小紫菊
- 手杖
- 养鸡
- 种菜
- 鬼扯
- 昼晦
- 冬晴
- 跳棋
- 建文峰
- 禾雀与草人
- 斑鸠之猎取
- 耙草者
- 月下谈秋
- 小月颂
- 贱邻
- 断桥残雪
- 果盘
- 杜鹃花
- 上下难分屋是楼
- 出门无处不爬坡
- 摇曳空箩下市人
- 不堪风雨吊楼居
- 夜半呼声炒米糖
- 安步胜车
- 望龙门缆车
- 茶肆卧饮之趣
- 担担面
- 排班候车
- 燕居夏亦佳
- 翠拂行人首
- 面水看银河
- 奇趣乃时有
- 风飘果市香
- 乱苇隐寒塘
- 听鸦叹夕阳
- 风檐尝烤肉
- 黄花梦旧庐
- 影树月成图
- 春生屋角炉
- 年味忆燕都
- 翁仲揖驴前
- 归路横星斗
- 秋意侵城北
- 顽萝幽古巷
- 入雾嗟明主
- 盛会思良友
- 窥窗山是画
- 江冷楼前水
- 清凉古道
- 冰雪北海
- 市声拾趣
- 北平情调(上)
- 北平情调(下)
- 驻防旗人之功
- 桐花凤
- 武侯祠夺了昭烈庙
- 夜市一瞥
- 茶馆
- 厕所与井
- 安乐宫
- 王建玉策
- 川戏《帝王珠》
- 手工艺
- 杨贵妃惜不入蜀
- 由李冰想到大禹
- 潼关的风景
- 由玉泉院到青棵评
- 北峰之夜
- 南天门与念念喘
- 南峰
- 渭南的一瞥
- 华清池洗澡
- 开元寺
- 西安风俗之一斑
- 周陵
- 八户人家的永寿城
- 凄凉恐怖的一夜
- 花果山水帘洞大佛寺
- 平凉
- 六盘山
- 最小的客店
- 兰州的街市
- 黄河铁桥
- 二月江南
- 回忆杜鹃
- 鸡鸣早看天
- 三六九处处 二五八家家
- 忆重庆碧桃
- 乳妈和轿夫
- 白门柳
- 给重庆朋友
- 好还乡
- 五五早起书怀
- 寒士壮语
- 飞机响着过去
- 碧槐城市
- 让我回忆一下
- 盆莲
- 隔巷卖葡萄声
- 桂窗之忆
- 去年今日别巴山
- 觅顾妈
- 春联小考
- 元宵考略
- 我作小孩的时候
- 清明哭二弟
- 无花无烟也无灯
- 黑巷行
- 野菊瓶供
- 故乡的小年
- 槐阴呓语
- 逛故宫杂感
- 红楼梦中三侍儿
- 考据谈微
- 汪派武家坡词
- 红楼梦戏
- 古装电影
- 民间情曲开场
- 猴儿崽子与西崽
- 情之描写
- 稻香老农
- 由小蹄子谈到考据
- 孃与娘
- 作大狮子吼
- 架子花
- 芥子园画谱
- 钟馗出处
- 集唐诗带嵌字
- 旧剧中的琴与箫
- 崇尚性灵
- 西江月
- 干炒海参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由玉泉院到青棵评
- 本章共 1.7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现在该说游山了。出玉泉院不到半里路,就进了谷口,这里上山的路,就是顺了两山夹峰里的山沟,弯弯曲曲的往上走。先到的张超谷,说是南汉的张超住在这里,现在全是乱石。过去不多路,石壁上刻了三个大字,王猛台。说是当年王猛在华阴屯,在这里筑台点将的。由这里去,山路开始险起来,轿子常是在极窄的山崖路上走,上起山来,人几乎可以睡在椅子上。因为路总是离不开山涧的,在山涧里看到有一块大石,其大如屋,略像一条大头鱼,是光绪十六月六日,山水冲下来的。后之好事者,在石头上凿了石鱼两个大字。石鱼过去,是第一关,轿子穿过一个石门,上前不多路,便是三圣宫。由谷口到这里,只是五里,轿夫要歇一歇的了。华山上的小道观,多半没有正式的大门,路边就是大殿。轿子歇下来,老道就请你坐下喝茶,摆出那列入古董之列的果盒来,果盒里大概总是胡桃花生干红枣这一类东西。有的放些不大卫生、年岁很老的糕饼,当然以不吃为妙。走路口易渴,茶虽不好,也要喝。喝好了动身,我们不给钱,对老道说:下山再给。老道连说不要紧,请便,这并不是老道特别大方,就因为华山上下是一条路,游客下山,非回到原路不可,所以他落得大方。我们为了这个,也就免得来回给两次钱,这是游客必知的一件事。三圣宫之后,路慢慢的高了,也就走到了石壁中间。迎面石壁上,露出了一个崖,崖里有个长的缺口子,长约十几丈,是希夷峡,土人叫老君试凿。说是老君磨好了凿子要开华山,先在这里试一凿子,一凿子下去,就凿下这一二十丈长,七八尺阔,这么一条缝来。陈希夷死后,原来葬在峡下,从前有石坡子垂了铁链可以上去看看,老道就指着他们老祖的尸骨化钱。明嘉靖年间,有姚一元这个人,用石匣子把它埋在玉泉院。前清手上,石匣被水洗刷出来了,陕西抚台,依然把它送到峡上去,而且把铁链子断了。加上山洪几次大发,把路冲了,于是这希夷峡就只能望不能去。过去,是莎萝坪,已走十里,轿夫二次歇肩。进了谷口以来,就在山缝子里钻,或走在涧东,或在涧西。到了这里,山谷忽然宽阔起来。据前清名士抚台毕秋帆的笔记,说这里有莎萝树一块,绿阴占两亩地,还有很清的泉水,现在都没有了。在这里,有个坐西朝东的道院,门口挂着莎萝坪的庙额。坪这个字,就是说平坦地方的意思。所以有坪字的地方,便是上山一个休息处所。道院这里也可以打尖寄宿,不过是上不上不下的地方,打尖寄宿,都不合宜。在莎萝坪下面,是一条宽山涧,对岸山壁上,是大小上方。大上方在山顶上,看得不大清楚。小上方在石壁中间,离地有四五十丈的所在,就山石凹凸的部分,盖了几间屋子。在屋门口坠下一条铁链约七八丈,由铁链子下端达到石壁凿的石级上,若是我们估量看,大概都不能爬,可是有人说,那里住了一位八九十岁的老道,一天不知上下几十次呢。由这里去,要经过白鹿龛白蛇出洞十八盘各名胜。白蛇出洞在几十丈高的石壁缝里伸出一个石蛇头来,远望非常的像;我那工友小李看到,失声大叫长虫,长虫,他倒以为是真的呢!
再到毛女洞休息。这里,不过一个小道院在路边上,没有什么奇怪。可是由这院后,在丛草坡上,斜斜的上去;高到白云深处,那是毛女峰。相传秦始皇死后,在提去殉葬的宫女里面,有个宫女,不忍受这活埋的痛苦,由骊山跑了出来,躲在这山上,吃树叶喝泉水,遍体长了绿毛,在唐朝还有人看见,所以叫毛女峰。峰上有毛女洞,原来有石级有铁链子人可以爬了去,现在石级坏了,铁链子也断了,没有人敢去了。轿子由这里再进一站,就是青棵坪。这里,是在两山合缝,一个山鼻子的下面。上下有两个道院,一个叫西道院,一个叫北道院。在北道院门口,向下望来的路,直伸进山底缝里去,小得成一条沟。抬头望后面的小峰,一个套一个,直像插进天云云里去。紧靠着道院是后面一个小山锥,就是画家画山水的那个山鼻子,在那山鼻子上,长了许多青苍的老树,一峰直上,很有画意,只是用摄影机不好照,图上两棵树后的山影那就是的了。我们的轿子,歇在西道院门外,我们照例受这院里老道的招待,喝茶擦脸,轿夫到了这里,他还不住的兜生意,说是上面过了若干里,还能抬。这话切不可信,带轿子上去,那是白花钱的。我们打发了轿夫,单留下三个背夫,代扛干粮水果之类。背夫所以比轿夫价廉,就因为吃喝住宿,都是我们的。过了这里,上山非手脚并用不可,决没有余力可以再拿东西。甚至乎身上衣服脱下来,还得人代背着,所以这背夫一项开销,又是千万少不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