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叙
- └ 叙
- 卷一
- ├ 娥皇女英
- ├ 姜嫄
- ├ 红线
- ├ 西施郑旦
- ├ 卓文君
- ├ 王嫱
- ├ 薛瑶英
- ├ 隨风
- ├ 步非烟
- ├ 崔护妻
- ├ 梁夫人
- ├ 红拂
- ├ 崔莺莺
- ├ 王娇鸾
- ├ 章台柳
- ├ 桂华
- ├ 绿珠
- ├ 韦氏
- ├ 刘翠翠
- ├ 柳鸾英
- ├ 王琼奴
- ├ 虢国夫人
- ├ 莫邪
- ├ 李氏女
- ├ 西河少女
- ├ 木兰
- ├ 王长卿妻
- ├ 张从恩继室某氏
- ├ 开元宫人
- ├ 采娘
- ├ 黄道婆
- ├ 沈真真
- ├ 寇莱公妾
- ├ 曹大家
- ├ 王魁
- ├ 白老长
- ├ 谷慧儿
- └ 陆氏女
- 卷二
- ├ 柯寿菊
- ├ 彩凤
- ├ 严武
- ├ 宓珠
- ├ 翠筠
- ├ 李老
- ├ 铁簪子
- ├ 鹿女泉
- ├ 榖於菟
- ├ 秦良玉
- ├ 荆茅
- ├ 玉桂
- ├ 查女
- ├ 陈恭人
- ├ 郭元振
- ├ 薛灵芸
- ├ 谢小娥
- ├ 李娃
- ├ 素娥
- └ 蔡筝娘
- 卷三
- ├ 小青传
- ├ 普依祠
- ├ 姚家妇
- ├ 刘妪
- ├ 夏夫人
- ├ 鞠烈妇
- ├ 赵潘二夫人
- ├ 甘后
- ├ 杨太真
- ├ 梅妃
- ├ 牛应贞
- ├ 麻姑
- ├ 裴航
- ├ 许真君
- ├ 刘晨
- ├ 赵飞燕
- ├ 洛神
- ├ 有外山王
- └ 吴生
- 卷四
- ├ 聂隐娘
- ├ 姮儿
- ├ 双缢庙
- ├ 妙女
- ├ 王梦蛟
- ├ 白猿
- ├ 娇红记
- ├ 孙壮姑
- ├ 邬生
- ├ 袁姬
- ├ 爱儿
- └ 谢翱
『女聊斋志异』爱儿
- 本章共 1.4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舒城田舍翁某,年四十,生一女,名爱儿。以中年所出,甚珍爱之。爰字于同里之农家子,谓相距密迩,便于往返。亡何,翁妻卒,女才十龄,即育于嫂氏。以憨稚贪于嬉戏,嫂甚厌恶之;往往相对恶谑,并以语恐之,曰:“若已十龄,不为嫛婗,尚自亻蜀亻束好弄。闻若婿与若齿相若,其势已甚伟,将来齿日增,更不知若何?日后若嫁去,吾甚为若危之。看若犹能嬉戏否?”嫂平居与女相对,辄道及此。以谑语出之,或有时又以庄语出之;甚至故作颦蹙状,若以为是真为女仅虑也者。爱儿闻之既熟,甚以为惧。不数年,女已及笄,往嫁有日,嫂犹时以为言。爱儿默自计曰:“诚如嫂言,吾命休矣!奈何?”又自幸距家不远,脱有为,姑遁归再作计较。
未几,桃夭期届;冰人在门,彩舆将发。嫂固不喜爱儿,今当吉期,故以不祥之语咒之,便揽女手,佯为悲泣而送之曰:“阿姑须珍重自卫。但愿人言不实,则我与若相见犹有日;假使其言不谬,若此一去,吾将见若出,而不能再见若人也。呜呼伤哉!呜呼哀哉!”爱儿闻之,甚感嫂氏之多情,倍益 恇怯。
是夕合卺后,众宾既散。新郎虽农家子,年才弱冠,亦甚温存腼腆,至夜将阑,乃低声促女曰:“寒夜难耐,与卿睡休。”
爱儿正怀疑惧,忽闻此言,如九天之发霹雳,不觉震惊,汗流浃背;低首面壁,默不敢声。少选,新郎又前褰女袂,再四敦迫。爱儿计不能免,不得已,解衣入幔新硎初试,其利可知。
爱儿谨志嫂言,深自防卫,才一着体,已自难御,益信嫂言有征,抵死支拒,不使遽尽其器。而新郎欲焰正炽,势难中止;女不得已,绐之曰:“尔我夫妇为日正长。奴今适有小恙,一俟全愈,惟君所欲;断不敢再事推却,以逆君意。”新郎闻而怜之,遂为罢战。女喜获免,窃幸再生。伺新郎睡熟,托以溲溺,潜开后门;将窜归谋之嫂氏,转达于翁,愿长侍膝下,没齿不嫁,以全性命。天明,农家子醒,意女溲溺,呼之不应。
急着衣起觇之,阒其无人;惊呼家人,皆兴,知开后门窜走。
急遣人往翁家问之,云昨方吉期,何得遽归?彼此惊讶,难测其由;惟嫂氏心知有异,默笑不言。是夜大雪盈尺,共视其雪迹寻之。道旁故有一眢井。群议暮夜独行,雪光迷眩,保无失足堕落,益缒一人下井窥视。果有一尸,大骇,意必是女。
拽起视之,非女也,乃僧也;囟顶劈裂,血痕犹新。
众人相觑,乃深骇愕;知难隐匿,遂牵连而诉诸官。穷极研讯,卒无朕兆,历久车葛,不能剖决。越五年,翁有族子至豫经纪,路过一市,忽见爱儿在此当垆贯酒。怪为面似,迫审良然。默识其地,归以报翁。即自驰往视之。女方在门首梳发,见翁至,大惊。翁前持抱,泣曰:“儿何至此?累吾实甚!”女亦泣。既诘至此之由,女具告之。盖随某乙来此,贯酒营生,颇称小有。翁佯为大喜。俄顷乙至,女使拜父,居然称翁婿焉,情甚亲昵。问讼事结未?绐以早结;农家子已别娶多年,今抱子矣。乙乃放心。
翁乃讽女宜偕乙归里。女谋于乙,乙以为无事,遂治装偕女归。
翁既到家,即密诣县上状,遣隶拘乙至;讯得颠末,其案乃结。
先是爱儿夜窜时,雪迷失路,堕眢首井,呼救;某寺僧晨出募斋,闻知女子,大喜,正将缒绳下拽。某乙故里中无赖,夜博方毕,过此见之,遂与僧同拽起;悦女之色,欲挟以私奔。虑僧败露,乘其不意,取扁杖当头力劈,僧痛楚仆地,乃拖入井中。然后以言胁女,偕遁至河南,竟成夫妇。官乃断以乙抵僧罪,爱儿仍归原夫,以嫂氏谑语起衅,令批其颊,以示薄惩。人皆称快。厥后,嫂氏两颊因挞成创,终身脓腐,臭不可迩,邻里鄙其为人,都置不齿。爱儿既仍归农家子,夫妇重聚;皆知为嫂氏所骗,伉俪倍笃。由此衔嫂入骨,毕世不与通庆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