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林从吾旌功萃忠全传原叙
- 第一传 于少保龆年出类 兰古春风鉴超群
- 第二传 张代巡特提进泮 范方伯交馈资家
- 第三传 虎丘山良朋偶会 星宿阁妖魅惊逃
- 第四传 同仁里夫妻合卺 山东旅将相奇逢
- 第五传 于廷益大比登科 高盂升坚辞会试
- 第六传 莅广东备陈瑶疏 按江西鞠明奸恶
- 第七传 于侍御保友赴京 高征君辞爵归省
- 第八传 从御驾议收汉庶 至单桥谏免赵王
- 第九传 叱庶人骤升三品 旌义叟全活万民
- 第十传 于院示捐资劝谕 众民诵赈济歌谣
- 第十一传 戮淫僧救全少妇 矜老媪规谏贤王
- 第十二传 化盗辨冤真盛德 判疑拔吏见无私
- 第十三传 王振恃权诛谏职 太后盛怒暂徇情
- 第十四传 权珰蒙蔽劝亲征 王师败绩于土木
- 第十五传 正统蒙尘北地 于谦扶掖朝纲
- 第十六传 景泰帝勉从登极 于尚书用计破兵
- 第十七传 徐珵首倡南迁 于谦力争北守
- 第十八传 旧窗友赴京干谒 西和尚惊死教场
- 第十九传 也先假和索金帛 高磐剖臂纳纶音
- 第二十传 于公相形置地铳 杨俊诱捉喜宁回
- 第二十一传 外国结连归和好 朝廷允奏遣臣僚
- 第二十二传 李侍郎出使沙漠 罗少卿奉命遐荒
- 第二十三传 遣使迎归上皇 安插永杜边衅
- 第二十四传 于公荐贤置州县 徐珵改讳治张湫
- 第二十五传 神僧指水怪形藏 于公存海涵度量
- 第二十六传 江渊为亲访智客 景泰立子建东宫
- 第二十七传 两忠臣谏诤遭谴 女妖精遇正现形
- 第二十八传 神卜幸邀元帅宠 忠臣得赐御医看
- 第二十九传 良医诊出病源 御手亲烧竹沥
- 第三十传 启南宫英宗复位 掩北斗学士登台
- 第三十一传 逢相意诳上奏疏 吐丹忠亲写供状
- 第三十二传 西市上屈杀忠臣 承天门忠魂觌诉
- 第三十三传 天顺帝评功悼枉 徐武功被勘作法
- 第三十四传 有贞云阳谪戍 石亨谋逆亡身
- 第三十五传 童先开瞽得漏网 曹钦造反乱京城
- 第三十六传 王师骈集擒奸党 有贞无法丧林泉
- 第三十七传 孝子初上陈功疏 忠臣加祭赠褒封
- 第三十八传 张庠生修神公像 姚盐台建忠节坊
- 第三十九传 卢进士陈侑享表 傅巡抚上改谥疏
- 第四十传 列圣隆恩加谥荫 诸贤屡疏表旌功
『于少保萃忠全传』第二十四传 于公荐贤置州县 徐珵改讳治张湫
- 本章共 2.1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正欣喜间,早有人报进部来禀道:“张湫河决,大水冲没漕船。”于公闻报,大惊曰:“目令兵马众多,惟仗漕粮足用。今河决淹没,诚为可虑!”
即日具本奏闻。朝廷即敕工部尚书石璞、侍郎王永,治理张湫。石、王二公到任一载,未有成绩。当有徐珵闻知二人治水无成,自以为深知地理,特来见于公。公即见曰“元玉(徐珵字)特来,必有教谕。”徐珵说与欲往张湫治水之意。于公曰:“吾倒忘了元玉才能。明日即当面奏,荐兄治水,以舒国忧。”徐珵甚喜,辞出。
明日,于公早朝毕。景帝御便殿,于公即趋入启奏曰:“臣闻张湫河决,石璞一人莅任得疾,不能治理。谕德徐珵颇晓天文、地理,乞陛下以河道委之,必能成功。”景帝未及宣言,旁有金英、兴安二监问曰:“这徐珵就是前年主南迁之人么?若是此人,因他识得天文、地理,依了当日之言,这时候不知被边人僭到何处去也?”景帝闻得此言,就不允于公之荐。于公被二监当殿说出徐珵之事,踢蹴不安,只得叩辞出朝。
后过月余,时值新岁,群臣朝贺毕,各归。徐珵即造于公府中。一来贺节,二来即问起前所浼之事。于公答曰:“日前小弟面奏荐兄,奈内廷诸人知兄之名,当面阻挠,使吾不敢再奏。”徐珵默然不悦,即辞回,公固留酌,不肯而出。于是深恨于公。
明日,珵带了亲随数人,一径来见阁老陈循。循见珵曰:“元玉有何见教?”珵即将所事告之。循曰:“若内监有言,事不谐矣,非干于节庵之事。就是不佞,亦难保举公也。”徐珵即送玉带一条、明珠百颗与循。循曰:“何劳惠此珍贶。”遂留饮。因谈论间,陈循曰:“依吾愚见,元玉将尊讳改得,自当一力保奏。使内廷诸人不知,事无不谐矣。”珵闻言大喜,即领教而出。徐珵遂上改名疏,景帝允奏。改名有贞,字元武。留连月余,陈循果上疏保奏许彬、徐有贞二臣善度水势,可浚河渠。若命治水,必有成绩。内廷果不知为珵,无所阻谤。并以佥都御史星夜驰往张湫治水。
有贞闻命下,星夜到张湫来看地形。乃点检徒役,谓属吏曰:“吾观此处工役甚大,非经岁月,不能成功。视此数千疲卒,焉能用得?吾今散遣汝等,且休息数月,待吾巡历地势,然后召用。”徒卒感恩而去。有贞遂乘一小舟,穷河之源。乃由山东济州、汾州沿卫及沚汝,复往大河,过濮范,始回舟。其地形源流脉络,皆得之于心。乃召前遣回卒徒,皆依期而来。筑坝修闸,下柳填堤,以制水渠,以分水势。奈东堤沙湾,正当洪口处。今日併工筑得成,明日决坍;明日筑得,后日决坍。如此两月余,堤筑不成。许、徐二公闷坐不乐。许彬因而得疾,告病回家,只留徐有贞独任其事。有贞见筑不成堤,心中不乐,曰:“前者又是吾上本条陈。吾自谓希踪禹迹,不意今日不能成功。吾之命运也夫!”嗟叹良久。
一吏见徐公忧闷,上前禀曰:“老爷忧堤不能筑成,以小吏观之,其下必有缘故。何不捧箕召仙以决之?”有贞即问曰:“谁会召仙?”吏曰:“小吏自幼传得此术。”有贞曰:“汝既能召,可即召来,以决休咎何如?”吏即请徐公焚香,吏书符念咒,令人捧着鸾箕。少刻,果然箕动如飞。有贞见箕动,乃投词问筑堤不成之故。此时有贞端坐,令人叩问,毫无敬意。忽然仙箕索笔写诗一首,云:
虎皮端坐意何如?伊丈夫兮我丈夫。
品爵似君天下有,文章如我世间无。
黄封御酒吞三盏,醉扫番书笔一涂。
高力脱靴犹诮让,汝今祷事尚轻吾。
有贞见箕仙写出此诗,知是李太白降临,即忙离坐,下礼叩祷曰:“徐某不知太白真仙降临,失于恭敬,望乞恕罪!”再三叩祷,那箕仍书十大字云:
若要筑堤成,西山访老僧。
写毕,不动而退。徐有贞心下明白,即问左右曰:“此处西边可有山否?”众人答曰:“右边有座西山。”有贞复问曰:“山上可有庵么?”众又曰:“山上寺院原无,人家亦少。只有一庵,名曰定禅庵。庵中有一老僧,在内诵经。尝有一白尾骡下山背斋,供给老僧。”有贞闻言,心中默喜,知是异僧。
明日黎明,带数十余人行了两日,将至山边,忽见白尾骡山上奔驰下来。徐公遂令人取饭米斋供之物,放在骡驼的袋中,令人一齐跟着骡上山而来。果见翠岩峻壁,林屋洞天。又行过数十里之路,极其深窈,幽黑难行。徐公遂令人持火炬而行。行十余里,早见一平宽崇丽之处,上下山壁,皆如金色相映。内中又有石乳自上滴下,相接至地,莹然如玉,识者谓之金亭玉柱之景。
徐公看玩良久,行过半里,果见一石庵,庵中一老僧在内诵经。徐公并从人未敢进见,拱候庵前。徐有贞细观,果然是有行僧家。徐有贞并从人观看僧庵、僧像。正羡慕间,只见老僧诵经已毕,有贞忙过见礼。老僧答礼曰:“山野朽僧,有何德行,敢劳大人亲自到此。”有贞曰:“下官奉朝廷敕命,差筑张湫洪口。不料此洪口日用千夫修筑,日筑日崩,三月不能成一毫之功。昨者召箕仙,蒙李太白降箕,指示吾师。今特到来,望乞老师指教禅机。若能筑得堤成,上舒朝廷隐忧,下拯生民漂溺,实老师功超三乘,普救群黎之德。”再三叩问。未知老师肯指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