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巧遇合乘龙跨凤 泣孤孀别鹄离鸾
- 第二回 白光入室天赐麟儿 玉貌如花喜谐鸳侣
- 第三回 俺巴该中计受非刑 斡难河游猎遇美妇
- 第四回 劫佳人联成姻眷 发娇嗔追回叛徒
- 第五回 奔波亡命潜迹水内 倚翠偎红匿迹车中
- 第六回 一宵温柔订密约 两行清泪送情人
- 第七回 缔嘉偶良宵成礼 觅娇妻黑夜进兵
- 第八回 庆生还月圆花好 烹俘虏目惨心伤
- 第九回 吃寡醋当筵批颊 得天佑临阵反风
- 第十回 毳帐温柔重寻旧梦 妆台缱绻又得佳人
- 第十一回 闻娇叹怒歼情敌 释前嫌喜订新盟
- 第十二回 诈许婚有意背盟 激诸将拼命却敌
- 第十三回 灭克烈帖木真施威 杀汪罕太阳汗夸口
- 第十四回 灭乃蛮杀夫取妇 平朔漠即位称尊
- 第十五回 选美色使臣被拘 擒女酋主将寻欢
- 第十六回 张盛筵欢飨臣僚 信谗言祸生骨肉
- 第十七回 舍亲女西夏投诚 献公主金邦乞和
- 第十八回 困妇翁女夫背义 定储位兄弟相争
- 第十九回 讨回部威震讹答剌 征西域兵进印度河
- 第二十回 妇挥泪辞故乡 两公主承恩怀妒意
- 第二十一回 并后匹嫡群女争宠 长枕大被雄主销魂
- 第二十二回 嘱后事英雄洒泪 遇良缘儿女柔情
- 第二十三回 遇强暴美人殉节 刺亲王勇士丧身
- 第二十四回 盗骨报仇克遂心愿 脂香粉阵渎乱宫闱
- 第二十五回 断玉臂珍重人道 伐金邦继承先志
- 第二十六回 信巫师拖雷代君 破蔡州完颜亡国
- 第二十七回 坠城楼美妇殉节 争浮桥勇将捐躯
- 第二十八回 导荒淫奸佞得志 兴土木黎庶遭殃
- 第二十九回 筑神坛喇嘛传道 纳回妇净室求仙
- 第三十回 纵声色太宗逝世 逞威福皇后临朝
- 第三十一回 定大位亲王主政 立新君宗族生嫌
- 第三十二回 忽必烈兵征大理 蒙哥汗师侵南宋
- 第三十三回 三道诏敕建元立极 一代规模开国承家
- 第三十四回 覆厓山南宋亡国 死柴市丞相尽忠
- 第三十五回 忠魂不泯名著千秋 琼岛聚宴栏陈百兽
- 第三十六回 诛谏臣丧心病狂 崇西僧灭天毁圣
- 第三十七回 详梦兆喜获遗骸 伐陵寝虐及枯骨
- 第三十八回 幸上都花香玉笑 听轻讴魄荡魂销
- 第三十九回 讨曰本两遭败衄 征占城再挠师徒
- 第四十回 因忧惧太子逝世 落圈套王妃悬梁
- 第四十一回 巡辽河铁木耳出师 谋叛变诸王子败绩
- 第四十二回 绝饮断食烈士死节 披星戴月侠女复仇
- 第四十三回 抒快美人心权臣伏法 为忧紫微变雄主销魂
- 第四十四回 五台迷西僧太后纵欲 宫闱生异象天子解迷
- 第四十五回 酒醉心迷陈仓暗渡 香消玉殒红鸾夜逃
- 第四十六回 拂柳杨花红粉初度 温衾暖帐伶官受恩
- 第四十七回 膺圣恩矫诏诛奸匿 建佛事僧徒乱禁宫前
- 第四十八回 软语温情禁宫乱国母 娇嗔狞怒膝下慰相知
- 第四十九回 兴圣宫国母纳新宠 殖边廷周王泄异谋
- 第五十回 矢志不从节妇刺面 欺心谋害恶奴出首
- 第五十一回 寝宫私语贱妇逞奇谋 荒郊射猎忠臣得侠士
- 第五十二回 热闹场中乡女损节 阴云道上贤主被弑
- 第五十三回 庆生辰朱医开华宴 盼情侣闺阁露相思
- 第五十四回 慰前情闺中谈佳话 虑后患良臣请除奸
- 第五十五回 敞琼筵席上传情 贪美色宫中受制
- 第五十六回 敕贵妃姊妹受皇恩 失神主窃盗兴太庙
- 第五十七回 传假旨逼嫁孀雌 建斋醮举行大赦
- 第五十八回 集都堂大臣会议 陈时政平章辞官
- 第五十九回 当朝进谗帝师行奸狭 路相逢公主受辱
- 第六十回 结旧臣怀王抱大志 睹美色番僧起淫心
- 第六十一回 经声法鼓忽亡帝主 带刀夺门议立君王
- 第六十二回 立幼主奸相弄权 入大都藩王即位
- 第六十三回 百骑锐卒惊敌寨 一片角声退雄兵
- 第六十四回 落陷坑驸马中计 入关门诸王被拴
- 第六十五回 权相奸臣奉宝出降泣 鸾悲凤别州安置
- 第六十六回 酬功勋宗女釐降 登宝位使臣劝进
- 第六十七回 进鸩酒故后衔冤 施巫蛊逆臣受首
- 第六十八回 立储君阴魂附体 避冤孽皇子移居
- 第六十九回 佯嗔薄怒废后失节 蔑理乱伦藩王迎妃
- 第七十回 受冥谴文宗崩驾 立嗣君奸相怀疑
- 第七十一回 称兵犯阙祸延灭族 逼君弑后殃及深宫
- 第七十二回 停科举谴谪谏官 议徽号尊崇婶母
- 第七十三回 戮宗王奸臣欺主 逐伯父大义灭亲
- 第七十四回 千秋遗恨太后归天 万里奉亲贤臣远戍
- 第七十五回 提旧事片言回圣意 遇新宠半夜沐君恩
- 第七十六回 贾友恒建议治河 韩山童妖言惑众
- 第七十七回 进番僧初习演揲儿 选少女秘传双修法
- 第七十八回 天魔舞锦簇花团 人兽斗血飞肉溅
- 第七十九回 扫群寇迭克名城 应天象忽亡大帅
- 第八十回 明太祖奠定中原 元顺帝出奔北塞
『元宫十四朝演义』第四十九回 兴圣宫国母纳新宠 殖边廷周王泄异谋
- 本章共 4.9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锦帐融融,花田纳李,三更不忘枕,五鼓不酣眠,此正太后和铁木迭儿之绸缪景况也太后在锦被中说道:“今日之会,你亦自知罪否?”铁木迭儿言道:“蒙圣母厚德,恨老臣筋疲力尽,异日当为圣母另简贤能,再度佳期,老臣得保全残生,已感恩不浅了。”太后瞅他一眼,怒嗔道:“老头儿倒有许多花言巧语,你可量力而行罢!”他俩一边睡着,一边谈天铁木迭儿仗着太后之宠,好像没事一样,直睡到红日正午,才慢慢地起来。
且说这班廷臣,奉皇帝之命,逮问铁木迭儿,便四处缉拿,连人影儿也找不到。
后来有个宫人私报,说他匿居在兴圣宫中,有太后庇护着呢。
御史中丞等乃上奏皇上,请仁宗亲到宫中查拿,仁宗也为之动容。
退朝之后,便踱至兴圣宫。
谁知该处宫女都是受了太后的命令,当下见圣上不禀而入,知道必为铁木迭儿的事,忙回报太后。
此时刚刚梳洗完毕听说皇上来了,吓得铁木迭儿直是发抖。
太后忙命宫娥领他到别室藏着,然后让仁宗进内仁宗谒母毕,太后赐坐,略问朝廷正事,仁宗渐渐说到铁木迭儿,遂启奏道:“铁木迭儿擅纳贿赂,刻剥吏民,御史中丞杨朵儿只等联衔奏劾,臣儿令刑部逮问,据言查无下落,不知他匿在何处。”太后闻言怫然道:“铁木迭儿是先朝旧臣,现入居相位,不辞劳怨,为国为民,功劳实高,所以我命你优待,加任太师。自古忠贤当国,易遭嫉忌,你也应调查确实,方可逮问。难道凭着片言,就可糊涂加罪么?”
仁宗道:“台臣联衔奏牍约四十余人,所举悉是铁木迭儿真实罪过,想总有所依据,不会是凭空捏造的罢!”太后转怒道:“我说的话你全然不信,台臣的奏牍,你却信之尤恐不深,背母忘兄,不孝不义,恐怕祖宗的江山要被你送掉了。”一面怒气勃勃地说,一面泪珠儿点点滚了出来。
仁宗见此光景,不觉把逮问铁木迭儿的心,已灰下去了。
又兼仁宗平素孝思颇重,见太后哭了,大为不忍,不由得跪地谢罪道:“臣儿一时惶惑,妄罪无辜,母后之命,将旨意收回便了。”太后尚唠唠叨叨说个不休,仁宗又认了多少的不是,方才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只下诏罢铁木迭儿的右相职,其余不问。
令哈克代理右丞相,又迁杨朵儿只为集贤学士群臣见皇上如此,知道是太后的门路,大家叹息一回。
铁木迭儿在宫中住了好些日子,方才出来,太后嘱咐他道:“你此后好好地办事,不要再被他们寻着短处,那我可不能管了。”铁木迭儿诺诺连声而退,当时藏头缩影地出了宫门,便去找着失列门叙话。
失列门便是从前矫诏拿问张的徽政院使,铁木迭儿语他道:“目今太后脾气太怪,我身体懦弱不堪其任以前寻了一个庖代,也是不合上意,我想你可以替替我罢。”失列门想了一想,忙回道“丞相命我去,焉敢固辞,却未知太后之意若何。”铁木迭儿道:“你放心罢,此事我曾对太后提起过,太后很是欢喜的。”失列门心中暗喜,想道:若得太后的欢心,不怕大权不归我掌握。
次日铁木迭儿便私领失列门入宫。
此时失列门年纪只三十余岁,比铁木迭儿雄伟得多当夜太后便命他侍寝,大为满意,遂厚赏铁木迭儿,并加封失列门的官职。
于是失列门得宠,一天一天地权大起来,居然连铁木迭儿也要在他手上递手本。
铁木迭儿却也无可如何甚且太后爱他之心全遣到失列门身上,因此铁木迭儿要想保全地位,便常常到仁宗当面去凑些趣。
时值陕西平章塔察儿急奏,报称周王和世勾结陕西统带,变在旦夕。
原来和世为武宗的长子,从前武宋即位,因念乃弟爱育黎拔力巴达(即仁宗)劳苦功高,乃仿宋太祖传位与兄弟的故事,遂将仁宗立为太子,而和世便绝了希望。
是时丞相三宝奴,欲固全己之相位,进言于武宗道:“夫国家立嗣总以自家的长子为当,未闻以弟作太子者,宜废之。”武宗以弟兄情重,不听三宝奴的话,后来仁宗即位,铁木迭儿用事,当此时建议立太子,仁宗便欲承兄长之心,将和世立为太子,铁木迭儿阿谀进言说:“先皇帝舍子立弟,系为报功起见,若彼时陛下在都已正大位,还有何人敢说,就是先皇帝亦应退让,今皇嗣年将入冠,何不早日立储,免人觊觎呢。”仁宗道:“侄儿和世年龄比朕子较长,且系先皇帝嫡嗣,朕承兄位,当立侄为是。”铁木迭儿又说道:“从前宋太宗承兄之位,后来也未见要立太祖之嗣,国家亦非常相安的,何况陛下首先扫清宫室,让大位于兄,功德巍巍,正宜传统万世,难道皇侄尚能越俎么?”仁宗沉吟不决。
铁木迭儿又用许多道理去谆劝,仁宗总是踌蹰。
到了延?二年,此时正失列门得太后宠,铁木迭儿乃竭力阿谀仁宗,想固全己位,又复请立太子。
仁宗矍然道:“卿言虽是,但朕心总以为未决,奈何?”铁木迭儿无法,只得去同失列门商议。
失列门道:“太师才高望重,难道连这些小事也解决不下来么?”铁木迭儿委屈道:“我实在是年老无用,请你给我设个法儿罢!”失列门想了一想,笑道:“这事不难,只要用釜底抽薪法子,太子自然会立的。”铁木迭儿躬听下文,他却又不说了,不得已给失列门作揖请求。
失列门道:“我只为太师设这条计,但我也要请求太师一件事,如果允许了,这事即不难办到的。”铁木迭儿忙问道:“君有何事,老夫无有不肯。”失列门道“太师从今日起,不要再入太后宫里去好么?”铁木迭儿低头一想,这厮我把他荐到太后当面,不知报德,此时反欲一人专利,把持强权,还有点人心么?又自思道:“现在我已年纪高迈,这些事我本来不愿意再去干的,既是这厮如此,就让他去罢!我只要讨得到皇帝欢喜便了。
乃说道:“我从此就不进宫罢!请你快给我办这事。”失列门道:“太师请回去听我的消息,自然使皇上策立太子。”铁木迭儿坐听数日,忽有旨封和世为周王,赐他金印,出镇云南。
铁木迭儿点头道“是了,这厮到有些本事呢!”又过了一年,即策立皇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铁木迭儿知道功已告成,仁宗以为他见识不错,赏他不少的御用品;太子心里也很感激他的,这且不说。
唯有和世在云南知道仁宗立了太子,不禁大为怨望,遂与属臣秃忽鲁、尚家奴及武宗旧日之臣日、沙不目丁、哈八儿秃、教化等会议,教化道:“天下是我武宗的天下,当今背义私立己子,如王爷出镇,亦本非上意。大约都由谗臣奸相唆弄是非所致,请王爷先声闻朝廷,杜塞谗口。一面邀约省臣,即速起兵,入清君侧,不怕皇上不改前命。”大众听教化一番言论,都称妙极。
教化又道:“陕西丞相阿思罕,前曾职任太师,后被铁木迭儿排挤,把他远谪,今若令人前去商议,定可使为我助。”和世道:“那么就烦卿一行罢!”教化遂率领数骑,驰至陕西省城。
阿思罕问明情由,很是赞许,当下召集平章政事塔察儿、行台御史大夫脱里伯、中丞脱欢共议大事。
塔察儿口虽承应,心中别有计较,他一面顺着阿思罕运谋设计,一面便将详细的情形写表申报朝廷,言周王等造反。
当时仁宗览表,遂密敕他在暗中准备,朕有妙用。
塔察儿奉旨遵行,佯集阙中之兵,请阿思罕、教化两人统带,先发河中去迎周王和世,他便同中丞脱欢引大兵后随,陆续到了河中府。
那里周王的兵也同阿思罕、教化等到来,比即见面,塔察儿便奏道:“目今大兵会聚,尚未正式检阅,伏请殿下不辞辛劳,跋涉一朝罢!”周王心中踌躇,当着塔察儿的面上又不好说不去,只得佯应道:“依卿所请,明日孤当到来。”塔察儿心中颇喜,自出外准备去了。
这里周王与群臣道:“依孤所见,塔察儿形迹可疑,明日检阅兵队,孤到底去好呢,不去好呢?”教化道:“依臣看来还是不去的好。”阿思罕道“殿下若不去,倒使他们起了疑惑,又怎能到达燕都呢?不如殿下托言身体不爽,委一、二臣前去,就有什么变故,也不甚要紧,并且使塔察儿去了疑惑,岂不两全么?”周王道“此言甚善,明日之事,就委托二卿前去一行罢!”阿思罕、教化二人领命。
到第二日即去校场检阅,刚刚走到军前,塔察儿以为周王亲身来了,便一声暗号,军士齐起,车中均藏着军器,大家取出,直奔阿思罕、教化杀来,大声喊叫,奉旨捉拿周王。
阿思罕、教化二人只带了几十名兵士,知道有变,急忙后退图逃。
这些如狼似虎的军士,蜂拥直上,赶到他二人身后,剁作数十段。
细查此处并无周王,塔察儿遂挥军杀奔周王营中来,谁知周王早已得逃兵报告,已从间道驰去。
塔察儿搜寻无着,只道他奔回云南,忙饬军士向南追赶偏偏周王反转往北奔走。
塔察儿南追无着,收兵回来,急修下本章,呈经过情形。
一面再发兵北追,驰至长城以北。
看看将及周王后军了,忽然之间有一队大军从斜刺里出来,将塔察儿兵截住去路,塔兵已奔走数昼夜,将卒疲乏,见着这支生力军,哪里还能抵敌?致使他军以逸待劳,竟将塔军杀死大半,只剩得几个败残兵卒,逃回陕西去了。
再说这一支军是谁的呢?原来他是察合台汗也先不花遣来迎接周王的。
也先不花系笃哇的儿子。
笃哇在日曾劝海都的儿子察八儿共降成宗,在前文已经表过。
嗣后察八儿复蓄谋异志,又由笃哇上书陈变,请元廷遣帅,夹击察八儿。
这时成宗已殂,武宗嗣位,遣和林右丞相月赤察儿发兵应笃哇,相遇于也儿的石河滨,攻破察八儿。
察八儿北走,又被笃哇截杀一阵,弄到穷途无归,只好入降武宗了。
于是窝阔台汗国土地,遂为笃哇所并。
笃哇死后,其子也先不花袭位,妄自称大欲袭和林,反抗元廷。
谁知弄巧成拙,反被和林留守乘势将他东边地方夺去。
也先不花失了东隅,转思西略,方侵入呼罗珊,适周王和世奔至金山,驰书乞援,于是反旆东驰,来迎和世。
既与之相会,遂驻兵界上,果然塔察儿军行很快,便即赶至,被也先不花大杀一阵,扫尽追兵,得胜而回。
和世随他入国,彼此亲昵,元廷也未去深讨,遂相安无事过了几年,这魏王阿木哥又造起反来。
阿木哥是仁宗的庶兄。
顺宗少时随裕宗(即故太子真金)入侍宫禁。
时世祖尚在,痛爱曾孙,特赐宫女郭氏侍奉顺宗。
郭氏生子阿木哥顺宗以郭氏出身微贱,虽是生了个儿子,究竟不便立为正室,乃另娶弘吉剌氏为妃,便是武宗、仁宗的生母,颐养兴圣宫中、恣情娱乐的皇太后。
仁宗被徙怀州,阿木哥亦出居高丽,至武宗时遥封魏王。
到了延?四年,忽有术士赵子玉好谈谶纬,与王府司马脱不台往来,私下通信说是阿木哥名应图谶,将来应为皇帝。
脱不台信以为真,潜蓄粮饷,兼备兵器,一面约子玉为内应,遂偕阿木哥率兵,自高丽航海,通道关东,直至利津县地面。
遇着探报,说子玉等在京事泄,已经伏法。
于是脱不台等慌忙东逃,仍回高丽去了。
仁宗因两次变乱都从骨肉起衅,不禁忆起铁木迭儿的密陈,还道他能先机料事,思患预防,幸先立皇子,方得臣民倾响。
平定内讧,事后论功,应推铁木迭儿居前,因此起用的意思又复发生。
这铁木迭儿虽去相位,仍居京邸,时与兴圣宫得宠者时通消息。
仁宗或在宫中谈及铁木迭儿的见识,这班得宠的旧党。
大家称赞铁木迭儿的能干,请仁宗仍起用为太师。
仁宗尚未便应。
偏这位多情的皇太后又出来大为帮忙,传旨仁宗令起用铁木迭儿为右相。
仁宗含糊答应,暗想若再用铁木迭儿为右相,台臣必群起而攻,不如用为太子太师,省得台臣侧目。
主意已定,即下诏任他作太师。
将将诏下一日,便有御史中丞赵世延呈上奏章,内呈铁木迭儿从前的种种劣迹约数十起。
仁宗不待览毕,便将原奏搁起。
又过了数日,台臣陆续上表反对此举。
仁宗一一览奏,都是说铁木迭儿以前的大过,不宜辅导东宫,便惹起烦恼,索性将数十本奏章一并付于字纸簏内。
适案上有佛经数卷,遂顺手取阅展览了好一会,觉得人生在世,不外生老病死四字,所以我佛如来厌红尘龌龊,入山修道。
朕名为人主,一日万机,尚弄得食不能安,寐不能,即用一个大臣也是这样的为难,做人主有什么趣味?不如设个良法,做个逍遥自在的闲人罢!想了一会,便有什么主意似地默默入宫去了。
再说这佛经是什么地方来的呢?原来这金字佛经,就是《维摩经》。
仁宗尝令番僧缮写作御览,共糜金三千余两。
此时已经缮就,仁宗置于案侧,以便随时取览。
故引起了仁宗厌世之心,自思前朝代有太上皇之名,不如乘此时将位传于太子,自己居太上皇逍遥自在有何不可?当即将此意饬知台臣,约于明年正月禅位于太子。
群臣得悉,大以为不然。
右司郎中月鲁帖木儿上表劝道:“前朝唐玄宗、宋徽宗均袭此制,结果都未得着好处。方今陛下正当力壮,慎勿徒羡太上皇虚名,恐失民望。”仁宗方才醒悟,便打消此意。
后勤修政治把佛经置之高阁,这也可算是有果断的了。
此时有皇姊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令作佛事,今将全宁府重囚二十七人释出,为仁宗所闻,怫然不悦,传旨道:“信佛释囚,是历年的弊政若长此不除,贻误国家殊甚。”即令索追囚徒还狱,并逮问全宁府官守等等。
以后才未见释囚之举了。
唯人事不齐,天数有定。
仁宗自受了一番冷淡后,虽是照常秉政,却精神已不如从前,郁郁月余,便一病不起了。
后事如何,待下回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