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 一 回 灵虚子投师学法 到彼僧接引归真
- 第 二 回 如来试法优婆塞 徒众夸能说姓名
- 第 三 回 唐三藏礼佛求经 孙行者机心生怪
- 第 四 回 授比丘菩提正念 赐优婆梆子驱邪
- 第 五 回 动吟咏圣僧兆怪 和诗句蠹孽兴妖
- 第 六 回 蠹妖设计变蚕桑 蛙怪排兵拦柜担
- 第 七 回 行者一盗金箍棒 龙马双衔经出池
- 第 八 回 行者焚芸驱众蠹 悟能骗麝惹妖麋
- 第 九 回 论志诚灵通感应 由旁道失散真经
- 第 十 回 两僧人抵回经担 众老妖庆贺灵芝
- 第十一回 斋心庙八戒被缚 幽谷洞行者寻经
- 第十二回 菩提珠子诳群妖 水火精灵喷气焰
- 第十三回 老叟说妖生计较 龙马喷水解炎蒸
- 第十四回 妖精行者打猴拳 道士全真愚怪物
- 第十五回 因缘理指明八戒 木鱼声击散妖邪
- 第十六回 真经宝柜现金光 镇海寺僧遭毒虿
- 第十七回 盗真经机内生机 迷众僧怪中遇怪
- 第十八回 喷真火逼走四妖 示蒲鞭法惩八戒
- 第十九回 比丘僧指引经柜 唐三藏行遇樵歌
- 第二十回 魔王送唐僧过岭 沙僧帮战斗忘经
- 第二十一回 狐妖计识真三昧 三藏慈悲诵五龙
- 第二十二回 虎威狮吼寄家书 风管鸾箫排队伍
- 第二十三回 陆地仙拂尘解斗 唐长老奉旨封经
- 第二十四回 八戒再哭九齿钯 行者两盗金箍棒
- 第二十五回 当战场行者骂妖 入眼过唐僧被难
- 第二十六回 唐长老不入邪踪 猪八戒忽惊梦话
- 第二十七回 意正毫毛归本体 心清慧眼识妖魔
- 第二十八回 假风癫推倒庙碑 审来历欺瞒巡岭
- 第二十九回 七情六欲作强梁 三藏一诚传弟子
- 第 三十 回 悟空大战蟒妖岭 长老高奔石室堂
- 第三十一回 假圈套诈请唐僧 现神灵吓逃盗伙
- 第三十二回 化强人课诵心经 诱夜叉喊惊魔怪
- 第三十三回 阴沉魔误吞行者 猪八戒辜负腾云
- 第三十四回 比丘直说语沙僧 三藏闻言怨弟子
- 第三十五回 日月宝光开黯黮 庄严相貌动真诚
- 第三十六回 义士忠臣羞佞贼 孤魂野鬼辱权姬
- 第三十七回 饿鬼林拳打细腰 水晶宫哀求神棒
- 第三十八回 行者三盗金箍棒 唐僧一意志诚心
- 第三十九回 木鱼声响散妖魔 猛虎啸风惊长老
- 第 四十 回 灵虚道者伴唐僧 啸风魔王仇八戒
- 第四十一回 狐妖设计假心猿 行者全经愚脚汉
- 第四十二回 正念头八戒知妖 说地狱比丘服怪
- 第四十三回 隐身形行者打妖 悟根因八成受捆
- 第四十四回 弄虚脾狐怪迷僧 说功果魔王归命
- 第四十五回 禁荤腥警戒神马发 商借狐妖复转毫毛
- 第四十六回 蒸僧林六耳报仇 强荤店二客设计
- 第四十七回 唐三藏混俗化光 孙行者机心变怪
- 第四十八回 烈风刮散炎蒸气 法力摇开大树根
- 第四十九回 清净地玄奘尊经 臭秽林心猿遇怪
- 第 五十 回 神龙猛虎灭狐妖 八戒沙僧争服力
- 第五十一回 指心猿复还知识 遭魔怪暂蔽圆明
- 第五十二回 胡僧举灭怪真仙 如来授骗迷妙法
- 第五十三回 智度尊经破迷识 圣僧头顶现元神
- 第五十四回 妖魔喷火空焚叶 行者愚尼变法身
- 第五十五回 唐长老夜走八林 比丘僧术全三藏
- 第五十六回 陈员外女子逢妖 唐三藏静功生扰
- 第五十七回 八戒假变陈宝珍 真经光射乌龟怪
- 第五十八回 道姑指路说古怪 师徒设计变尼僧
- 第五十九回 行者智过百子河 水贼代送西来路
- 第 六十 回 山贼回心消孽障 比丘动念失菩提
- 第六十一回 假宝珍利诱贼心 喷黑雾抢开经担
- 第六十二回 行者入水取菩提 老鼋将珠换宝镜
- 第六十三回 变鳌鱼梆子通灵 降妖魔经僧现异
- 第六十四回 误把五行认妖孽 且随三藏拜真经
- 第六十五回 五气调元多怪消 一村有幸诸灾散
- 第六十六回 孝女割蜜遇蜂妖 公子惜花遭怪魅
- 第六十七回 老善人动嗔生懈 小和尚供食求经
- 第六十八回 真经只字本来无 片语仁言妖孽解
- 第六十九回 悟空三诱看经鹊 比丘四众下灵山
- 第 七十 回 长老推测施妙算 行者开封识怪情
- 第七十一回 比丘众共试禅心 灵虚子助登彼岸
- 第七十二回 唐三藏登山玩景 猪八戒得意赏心
- 第七十三回 贪利老僧遭怪压 含灵负重向经皈
- 第七十四回 玉龙马显灵抓怪 老住持妄想留经
- 第七十五回 优婆塞纠正路头 村众人误疑客货词曰:
- 第七十六回 惊住持真容说话 附老妇王甲回心
- 第七十七回 诵经功德病灾除 设计妖魔空用毒
- 第七十八回 孙大圣古洞留名 福缘君深山遇祖
- 第七十九回 玉龙马长溪饮水 猪八戒石洞夸名
- 第 八十 回 比丘假魂诉毒害 行者设计诱山童
- 第八十一回 传筋斗直指明心 设机心何劳利斧
- 第八十二回 假神将吓走妖魔 揭山石放逃猩怪
- 第八十三回 八戒误被邪淫乱 行者反将孽怪迷
- 第八十四回 拔毫毛抵换板斧 仗慧剑斩灭妖魔
- 第八十五回 灵虚子辨香烟气 孙行者抠怪眼睛
- 第八十六回 六鲲妖怪说神通 独木桥梁沉长老
- 第八十七回 妖魔齐力战心猿 机变无能遭怪缚
- 第八十八回 灵虚子力斗群魔 四神王威收众怪
- 第八十九回 修善功狮毛变假 试对答长老知真
- 第 九十 回 唐三藏沐浴朝王 司端甫含嗔问道
- 第九十一回 说经义解忿救徒 拔毫毛变袄愚怪
- 第九十二回 神王举火燎狮毛 猎户疑僧藏兔子
- 第九十三回 假变无常惊猎户 借居兰若诱尼俗
- 第九十四回 显法力八戒降假妖 变尼僧悟空明正道
- 第九十五回 拜礼真经驱病患 积成阳气散阴邪
- 第九十六回 动喜心妄入欢境 贪钱钞暗意邪谋
- 第九十七回 鼯精计算偷禅杖 行者神通变白烟
- 第九十八回 算妖魔将计就计 变葫芦吓怪惊妖
- 第九十九回 灭机心复还平等 借宝象乘载真经
- 第 一百 回 愿皇图万年永固 祝帝道亿载遐昌
『续西游记』第 十 回 两僧人抵回经担 众老妖庆贺灵芝
- 本章共 4.5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三藏听得前路分作三道,经担不见,忙忙赶着马垛子道:“徒弟们,快去找你各人经担。”行者道;“八戒、沙僧他两个的担包,在那左路倚门儿里;只是徒弟的两包不见。”正说间,已到三岔道口。八戒道:“师父,我与沙僧担包,俱在左路。师父可赶着马,同徒弟顺去吧。”行者道:“师弟,你便同师父顺路左去,我的担包多是在小路。你看那妖气漫漫,定是那老头子作怪。你两个且去挑转那担包来,在这中途等;我去小路我那担子来。”八戒不依道:“你找你的,我挑 IO9我的。到前途总路,出来相会。”三藏道:“悟能,你主意差了。古语说的好:三条路儿中间行。况我出家人,取了真经,不从大道中行,如何走那傍门小道?”行者说:“师父讲的有理。师弟两人快去挑转那两担,到师父处来;我去小路找寻,也到此一同前去。”行者说罢,地下取了一条排杖,往小路飞走。八戒与沙僧只得也取了禅杖,从左路找来。三藏乃卸了马垛,坐在中路等候他三人。
且说八戒与沙僧走了三五里路,都是弯弯转转,高高低低,那里见经担?八戒说:“师兄分明说我们担子在左路,怎么不见?你看那前途没路,只有一门闭着,想必此门是通道。”沙僧道:“我与师兄打开此门去看。”八戒说:“未可造次,倘或是人间后门住宅,怎便去打?”沙僧说:“待我门缝儿里看看着。”乃向门缝一看,只见四包经担在内,那傍门儿紧闭不开。沙僧那里顾甚理法,举起禅杖,乱打乱劈,把两扇门儿打开。他两个挑起担子,依旧转回大路。只见唐僧坐在地埃,见了八戒、沙僧挑着两担走来,一面喜,喜的是两人找着经担来;一面忧,忧的是行者去了半晌,不见前来。
却说孙行者执着一条禅杖,往小路而来。果然那密林狭隘之处,两个经包在地。为何八戒、沙僧担包,无妖气漫空?盖因他两个一点老实恭敬心肠,一意直去找寻挑担。只有行者机变,又动了个矜骄心,他的经包遂惹了些妖气。只待行者见了经担,一则喜心生,一则正念发,那妖气遂散。依旧行者把禅杖绳拴,挑回大道。三藏见了行者挑着担子,方才放心。师徒们由中路前行。正是:
履道坦坦莫邪行,一入邪途怪便生。
试问前行何是正,但教性见与心明。
话说天竺山谷,小鹿儿正病,忽然见背经的是个小妖,走入谷来报道:“祖公为郎君请了两个僧人,带得几担经文来课诵,保佑郎君灾病消除。不意小的们从傍路来,遇虎,只得弃了前来;祖公押着两包,从小路儿来了。”小鹿听了惊道;“祖公如何请僧人到山谷来?僧人见我们成精作怪,万一谋合猎户,惹出祸事,不为利便;若是经文能消灾病,我们自家课诵,岂不为灵?汝当速迎去说知祖公,叫他把僧人辞去,把经包好生背负了来。况且我谷前生出一枝灵芝瑞草,正要请祖公来计较庆贺,汝等快去快去。”众小妖飞出谷门,上前迎老麋妖。
却好老麋同着比丘僧两个小路走来,见了小妖。小妖把小鹿
话说出。麋妖听了想道:“正是,我一时见差了,幽谷洞中,怎说做修善人家?”乃随向二僧道:“师父,本当请你到我孙儿家,无奈昨夜家婢产了孩子,房屋不洁,怎修善事?暂屈二位林中少坐,待我老汉去取几贯谢仪,作为路程一斋。”比丘僧听了笑道:“这孽障设诈!也罢,我只要唐僧师徒经担保全;从东大道去了,管他作甚?”乃随口答道:“小僧也为走路力倦,正要少歇。叟里可先背负经包前去,待我少歇,再走将来。”麋妖大喜,叫小的背着假经包,往前飞走去了。
比丘僧乃与灵虚子说道;“师兄,我与你原以菩提正念保护真经。既已知孙悟空的机变生怪,如今未免变幻行术,与机谋何异?”灵虚子答道:“师兄,如来原容我以法术保经。我想为保经而行变幻;就是变幻亦为菩提。但妖魔骗经非正,我等保经非邪。经已保护前行,我等莫要顾此麋妖,且往唐僧前路去吧。”按下比丘僧与灵虚子,离小道撇了麋妖,径直前行去了。
且说老麋妖押着小妖背负的两个小包,乃是菩提珠子变的。比丘僧既去,他把小路内两块石头变作经包,换了菩提珠去。这小妖压的背痛,歇在地下。那老妖催他快走,到得谷洞来,小鹿接着道:“祖公,孙儿病体托赖福庇,谷外长出一个灵芝,孙儿闻了这灵芝气味,把病好了九分。正要差小的来接你过谷,庆贺此芝不期降临。闻说得了真经,请得两僧来修善事。僧人如何来得?识破我等情节,不便,不便。”老妖道:“二僧已离了去。经文叫小的背了来也。”小鹿道:“先看了经文后,再看灵芝。”老妖依言,乃叫小的扛过包来。小妖方才去扛,只见:
两个经文包子,方方两块石头。
小妖惊异把眉愁,怪道肩筋压就。
小鹿见了道:“祖公,怎么把两块大蛮石头,叫小的背来,说是经担?”老妖惊道:“古怪,古怪。这分明是那和尚弄了神通,愚哄了我也。此仇不得不报!”小鹿道:“祖公,这不过和尚愚哄你,安得为仇?”老妖乃附耳把麝香的
话说出,小鹿听了道;“孙儿病已好了,祖公莫疑此。且把灵芝庆贺庆贺。”乃叫小的取出灵芝来与祖公一看。小的取出来,但见:
五色灵根献瑞,一株古柏生芝。
想同麟凤毓明时,通此奇葩出世。
老麋妖见了,把经包心事且丢开,乃向小鹿道:“果然好一个灵芝。我闻地产灵芝瑞草,大是祯样;况你灾疾安痊,更当作贺。只是我当年结契了几个老友,久未聚会,如今趁此名色,邀请他们到这谷里来,就做个灵芝会,有何不可?”小鹿听了大喜道:“祖公说的有理。但不知结契的老友是谁?孙儿好写简去请。”老妖道:“老友有五个;一个是大树岗古柏老,一个是长年涧灵龟老,一个是这南山头峰五老,一个是北山后玄鹤老。”小鹿道:“孙儿久也知这四老,却如何说五位?”老妖道:“连你公,便是五老。”小鹿笑道:“正是,正是。’仍写了四个简帖儿,上写着:
幽谷奇逢,灵芝挺出。
既在契交,当邀共赏。
麋老拜请
话说这四老乘闲,惧静养在山中。忽然见幽谷小鹿儿送帖,邀庆灵芝会。乃相约到幽谷相见了老麋,各叙礼节。当下小鹿备了酒筵,十分整齐。叫小妖吹打起来,甚是热闹。怎见得?但见:
笙箫聒耳,肴核盈眸。金屏开孔雀,绣褥拥青鸾。几筵上摆着异品嘉珍,壶瓶内盛着琼浆玉露。虽无龙肝凤髓,却有熊掌猩唇。莫道山中无异味,须知妖怪设长筵。设的是谷种不死灾殃愈,庆贺灵芝不老年。
当筵前,只见南山峰五老开口说:“灵芝呈瑞,乃是古柏老翩翩佳孕。我老拙有一首七言四句奉赠。”乃说道:
“昆冈有树郁森森,根结奇芝在石阴。
不是千年培德茂,怎能佳荫出林深?”
古柏老听了,拱手谢道:“老朽幸毓得此族,何劳峰五老过誉。既然承教,敢不奉酬一韵。”乃说道:
“太华顶上郁苍苍,高出云霄列五行。
万载巍峨形不变,与天无极庆龄长。”
玄鹤老听了,乃向灵龟老说:“峰五老不庆麋鹿老令孙灾病得此灵芝,回春纳福,他两个彼此咏和,却与主东无情?”峰五老听得道:“老拙非是与主东无情,乃是因灵芝与古柏老有些瓜葛,偶发此咏。二老既见诮,老拙也有一咏,奉敬三位老契友,但求满酌一觞。”乃说道:
“松下陪猿两契清,涧边伏气万年灵。
公孙出谷栖神处,玄牝成名四体馨。”
峰五老吟毕,老麋妖听得一句“四体类”字,乃忿然作色起来,向众老说道:“馨者,香也。体有香,正老拙昨日一宗心事。”众老问道:“有那宗心事?”老麋妖道:“往常孙儿得病,料众老备知。只因医药不效,偶遇着东土取经几个长老。那为首的倒也淳良,不匡他有一徒弟,像貌古怪,心地狎邪。盗香成病,就是此徒。我想他盗我孙之宝,我遂骗他之经。自大村冈一路前来,三岔界口分道。谁知他识破,弄个神通,把两块蛮石变作经包,到骗了我小的们与他出力,背负了二、三十里远路。为此气地不过,要与这和尚报仇。孙儿又过得了灵芝仙气,疾病已安,要庆此宝芝。老拙又想,众老友所望的长龄,这灵芝瑞草乃是奇物。故依着孙言,先请列位到此庆贺灵芝为会。方才峰五老咏中说出馨香,故此动了老拙这一宗心事。”只见玄鹤老听得说道:“原来是这起僧人,取得灵山真经回来了。麋老,你不如丢开这宗心事,莫要讲他吧。”廉妖问道:“怎麋莫讲他?”玄鹤老道:“这取经僧,我尽知他来历,神通本事。他往年路过金平府,这府属有座青龙山,有个玄英洞,中有三个妖精:第一个号辟寒大王,第二个号辟暑大王,第三个号辟尘大王。这妖精神通广大,听得取经僧到,他知唐僧乃十世修行,要谋他食,说食了他长生不老。那知他有三个徒弟,都有神通本事。后来长老食不成,却被他请下天兵驱除了。今日回来,定是此僧。”老妖听了道:“玄鹤老,你不说,我也不知。既是唐僧十世修行,食他长生不老,我等怎肯放他前去,必须捉了他来,方遂其意。”只见峰五老说:“老拙也曾闻说,唐僧去时,比来日不同。来的之日,凡胎**,妖魔可伤的他。今日回去,已证了菩提大道,难以害他。但是取来的真经,果乃天文地理,成仙作佛的宝卷。我们若得解悟了,可以与天齐寿。”古柏老说:“既是这样宝卷,也当设法取了他包担,大家课诵看念也好。”灵龟老说:“他徒弟既有神通本事,能驱除青龙山妖魔,不要惹他吧。”把舌一伸,将头一缩。老麋妖笑道:“龟老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师徒不过四人,我等人众,夺了他经担来,各自分散,回冈的回冈,归谷的归谷,任他神通,也难保全回去。”众妖魔计较了,收了酒筵,齐往三岔路赶来不提。
却说唐僧师徒找寻了经担,从中道行走。八戒道:“师父,徒弟们难道只挑着担包,走着道路,随这肚子里含冤叫屈?好歹到前途.看那里有卖饭的人家,或是庵观寺院,随便吃些斋饭,再赶路程。”三藏道:“徒弟,不但你腹饥,我也饿了。悟空,可到前边林子内且歇片时。看那里有便宜吃斋之处,吃些斋饭再走。”行者依言,便走到林内歇下担包。往林中远近一望,那儿有寺院人家,尽还是长途林树。师徒正然嗟叹。
却说那比丘僧到彼,见唐僧师徒歇下经担,东张西望,乃向灵虚子说:“取经人远路辛苦,多是饥饿了。师兄可上前探他个意念,莫要三心二意,又动了邪念。”灵虚子听了,即变个鹿儿到林内。听得唐僧师徒嗟叹,没有个化斋之处,回来复了原形,向比丘僧说知。比丘僧道:“此事不难。”乃叫灵虚子计较个法儿。灵虚子道:“弟子设个移山倒海法。离此有个洗心庵,久无僧祝弟子移这庵在路前,再摄些饭食。师兄变个老僧;我弟子变个沙弥,敲动木鱼,唐僧师徒闻声自然奔至。那时管他师徒饱腹,节力而行。”比丘僧依言,灵虚子果移了座空庵在路。老僧敲着木鱼诵经。
却说老麋妖一同众妖赶上唐僧经担,不敢造次夺龋也知行者利害,便乃叫玄鹤老近林来听他们说甚言语。只见师徒们嗟叹,没个化斋饭的寺院人家。玄鹤老听了备细,把唐僧话向众妖说出。老麋妖笑道:“是谁嗟叹饿的紧呢?”玄鹤老道:“只有那猪头嘴脸的,在那里哼哼卿卿叫饿。”老麋妖道:“正好,正好。便是窃麝的仇人。看前路可有设法儿夺他的包担之处?众老,务要计较计较。”古柏老道:“走过前路,再作计较。”峰五老说:“不须计较,我们可变做个小庙儿,烧烟煮饭。那和尚必然来化斋。待我把碎石变作馍馍,入他腹中,莫说经担难挑,连他路亦难走。”灵龟、玄鹤二老大喜,乃走在前途,变了一座小庙,上悬一匾写着“斋心庙”。他为何立匾写个“斋心庙”?因见路左有个洗心庵,这妖魔恐唐僧们见名投入。毕竟圣僧能破妖氛,看了斋心、洗心庵庙,行者的神通机变,自然驱邪入正。且听下回分解。
总批:
南华老仙云:“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机不可少,但令人由而不知耳。有心为机变,善亦成魔;况为恶乎?故至人忘机,寂然不动,感而道通。入鸟不乱群,入兽不忘行,何妖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