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编序
- 作者小传
- 公民
- 道德的勇气
- “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主义
- 中华民族的克难精神
- 怎样才配称做现代学生
-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谈动
- 谈静
- 学问之趣味
- 自由与放纵
- 论自我实现
- 缺陷论
- 生活的艺术
- 读书的艺术
- 世界观与人生观
- 科学的头脑
- 青年与我
- 社会的不朽论
- 立志做大事
- 运动家的风度
- 雪耻与御侮
- 中国人的国民性
- 为什么要爱国
- 人生目的何在
- 理信与迷信
- 何谓自由
-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享福与吃苦
- 黄花岗烈士纪念会演说词
- 哀思
- 美国的民主
- 最先与最后
- 新知
-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 科学的起源
- 庄子
- 孔子的人格
- 日本的衣食住
- 文艺之研究与鉴赏什么与怎么
- 论雅俗共赏
- 文艺鉴赏的程度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文学的一个界说
- 词的境界
- 辞赋之渊源
- 元剧之文章
- 论时代思潮
- 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 物理学和人生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美与同情
- 《论语》解题
- 东西人教育不同
- 文学
- 白马湖之冬
- 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之五
- 翡冷翠山居闲话
- 重刊《浮生六记》序
- 雾之美
-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 闻歌有感
- 藏行纪程
- 论“他妈的!”
- 骂人的艺术
- 与蔡孑民书
- 答林琴南书
- 《近代散文钞》序
- 邻人
- 求阙斋日记
- 脸谱
- 请客
- 聪明人与傻子和奴才
- 苦雨斋之一周
- 渐
- 祝你奋斗到底
- 劝菜
- 旧
- 辰州途中
- 故都的回忆
- 怀李叔同先生
- 关于蔡先生的回忆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编序
- 本章共 1.3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就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我国唐宋古文复兴运动一样,复古或回到过去,有时恰恰是前进的一种曲折方式。近年来,随着近现代文史书籍的大量出版,国人得以重新发现一个“新”的民国,发现那段看似纷乱的历史中,其实蕴含不少跨时代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解读民国、了解民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思潮,出版界也因此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民国热。
与此同时,很多人对当今僵化的应试教育产生质疑,对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日益不满,反思问题的关键,以期早日改良。当这个教育界的小潮流与重新发现民国的社会大潮流合二为一时,很多读者便开始关注起民国时期的教育来。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鼎革,民气初生,国民自有一股质朴的风度,所以有一阶段社会文明发展迅猛,人才辈出,出版业也较为繁荣。那时学校教科书的出版非常兴盛,很多民营出版机构纷纷加入出版教科书的竞争行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当时的权威学者、思想大家也投入到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工作中来,因此当时的教科书质量普遍相当高,对青少年的教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直至今天,很多老一辈民国人,对当年上学时使用的课本还念念不忘。
前几年,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重新出版,许多家长买来给孩子当课外书,结果大受欢迎,说明优秀老课本具有超越时空的当代价值。不少学者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要超过现在的普通大学生不少,这一点从当年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之经典恰当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策划这本民国中学语文选粹,精选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融汇于一书,给读者呈上一部《民国语文》。希望读者借此比较思考,以古鉴今,得到一些有用的启迪。
我们在挑选文章时,尽可能选择近年来教材中未收入,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塑造公民观念具有较高价值的典范文章,以便最大程度地体现时代差异性。因此,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的经典文章,本书原则上不再收入。由于现行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范文与民国时期大体相同,所以,本书选文以语体文为主,不再收入古代文言文,只酌情收入少许近现代作家所写的文言名篇。另外,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民国的时代精神,本书还特别收入几篇虽未选入当时的知名教材版本,但却影响深远,很值得国民一读的传世文章。
本书所选文章皆出自大家之手,内容博雅、文字清通,适合随时翻阅,细细品读,编者还精心为每篇文章加上了题解和延伸阅读,提升阅读趣味,以利读者快速掌握文章要旨。
“语文”者,与其说是学校的一个课目,不如说是国家语言文字之典范也。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语言文字的教育,也必不可少要起到培养公民观念、教化国民道德的作用。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课本式语文书,而是一部更广意义上的“国民语文”。因为选文经典恰当,体现民国时期本国语文之典范,展示出清新自在的“民国风范”,所以,本书除了是青年学子的公民语文素养经典读本,也是大众自我通识教育的一本好书。
阅读此书,在窥见别样语文、感受民国范儿的同时,若读者还因此产生深入了解民国人文历史的愿望,编者将荣幸之至。由于编者所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纰漏,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再版时改正。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