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原序
- 内篇 六家第一
- 内篇 二体第二
- 内篇 载言第三
- 内篇 本纪第四
- 内篇 世家第五
- 内篇 列传第六
- 内篇 表历第七
- 内篇 书志第八
- 内篇 论赞第九
- 内篇 序例第十
- 内篇 题目第十一
- 内篇 断限第十二
- 内篇 编次第十三
- 内篇 称谓第十四
- 内篇 采撰第十五
- 内篇 载文第十六
- 内篇 补注第十七
- 内篇 因习第十八
- 内篇 邑里第十九
- 内篇 言语第二十
- 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
- 内篇 叙事第二十二
- 内篇 品藻第二十三
- 内篇 直书第二十四
- 内篇 曲笔第二十五
- 内篇 鉴识第二十六
- 内篇 探赜第二十七
- 内篇 摸拟第二十八
- 内篇 书事第二十九
- 内篇 人物第三十
- 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
- 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
- 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
- 内篇 杂述第三十四
- 内篇 辨职第三十五
- 内篇 自叙第三十六
- 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
-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 外篇 疑古第三
- 外篇 惑经第四
- 外篇 申左第五
- 外篇 点繁第六
- 外篇 杂说上第七
- 外篇 杂说中第八
- 外篇 杂说下第九
- 外篇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 外篇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 外篇 暗惑第十二
- 外篇 忤时第十三
『史通』内篇 直书第二十四
- 本章共 75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徵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案金行在历,史氏尤多。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鉴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如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盖列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於今称之。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诌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