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目录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
- 卷第十一
- 卷第十二
- 卷第十三
- 卷第十四
- 卷第十五
- 卷第十六
- 卷第十七
- 卷第十八
- 卷第十九
- 卷第二十
- 卷第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 卷第二十五
- 卷第二十六
- 卷第二十七
- 卷第二十八
- 卷第二十九
- 卷第三十
- 卷第三十一
- 卷第三十二
- 卷第三十三
- 卷第三十四
- 卷第三十五
- 卷第三十六
- 卷第三十七
- 卷第三十八
- 卷第三十九
- 卷第四十
- 卷第四十一
- 卷第四十二
- 卷第四十三
- 卷第四十四
- 卷第四十五
- 卷第四十六
- 卷第四十七
- 卷第四十八
- 卷第四十九
- 卷第五十
- 卷第五十一
- 卷第五十二
- 卷第五十三
- 卷第五十四
- 卷第五十五
- 卷第五十六
- 卷第五十七
- 卷第五十八
- 卷第五十九
- 卷第六十
- 卷第六十一
- 卷第六十二
- 卷第六十三
- 卷第六十四
- 卷第六十五
- 补遗卷第一
- 补遗卷第二
- 补遗卷第三
- 补遗卷第四
- 补遗卷第五
- 跋
『小腆纪传』跋
- 本章共 41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昔先大夫作「小腆纪年」既成而作「纪传」,谓『「纪年」一书取「春秋」「纲目」之义,凡明季衰乱及诸臣贤否固在在可考;然读迁、固之史,其人其事必综其生平言行各予纪传,令观者得悉其毕生之善恶』。此史家之例,而先大夫「纪传」之所由作也。维时出守福宁,贼氛告警,登陴尽瘁;遗命深以此书不克成为憾。迨兄承禧筮仕闽中,理繁治剧,为政务所迫;承祖从节泰西,鞅掌、奔走迄无定日:虽无忘先志而皆未逮。弟承礼在闽,珍什遗稿,于公余暇日辄出是书厘次;与仁和魏君锡曾参校编次,得六十五卷,缮为定本。弟承礼复搜遗搜逸,博釆群书;凡先大夫未及录者,作「纪传补遗」若干卷,亦本先大夫作书之旨。其间或俟编次、或俟考正,多未脱稿;其已订正者,凡五卷。
甲申(一八八四)冬,承祖奉命出使日本,函商于兄承禧,谨出「纪传」命工人梓成;因令「补遗」之已成者附刊于后。盖不敢忘先大夫作书之本心,并以勖弟承礼缵述之笃志云尔。
光绪十三年(岁在丁亥、一八八七)冬十二月,男承祖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