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期-文硕阁公共版权研究专著书籍分享大合集

目前,文硕阁网站已经整理出1.4万本公共版权的书籍。由于本文章的篇幅限制,因此会将书籍分成多个文章进行分享。这是第187篇,更多的书籍将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分享给大家。

关于文硕阁

文硕阁网站(www.wenshuoge.com)是一个网络图书馆,专门收录公共版权书籍。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经累计收录了1.4万本公共版权书籍,并提供PDF和EPUB两种格式的下载。最重要的是,这些书籍可以用于商业用途而无需额外授权。

文硕阁网站的出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可以免费获取和阅读大量的公版书籍。无论是对于学习、研究还是娱乐,文硕阁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文硕阁的努力,这些珍贵的公版书籍得以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其中的智慧和乐趣。

上传书籍赚钱

文硕阁网站自豪地宣布推出了全新的功能,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机会:现在,您可以在文硕阁网站中发布自己的原创书籍或您精心整理的公共版权书籍,并在每次下载时都享受到收益!

这项全新功能的目标非常简单:我们希望鼓励更多的文硕阁网站的用户参与,一同分享和传播宝贵的书籍资源。不论您是一位热衷于创作的作者,还是一个喜欢整理和分享公共版权书籍的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并获得收益。

文硕阁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有益的功能,帮助您更好地探索知识和文化。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一同共享这个令人兴奋的新特性,并为文硕阁社区的繁荣和文化传承添砖加瓦!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立即登录并开始分享您的书籍,享受丰厚的下载收益吧!

去发布书籍:https://www.wenshuoge.com/publish/

关于公共版权

什么是公共版书籍呢?根据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除了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之外,中国公民对自己的著作享有的法定权利在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截止。超过著作权法保护期限后,这些作品就进入了公有领域,也就是公共版权。这些因为作者已故而失去发行权、改编权等著作权利的书籍,就被称为公共版权书籍,简称为公版书。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文硕阁的行列中,为中文公版书的传播和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让这些宝贵的作品继续闪耀光芒,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知识和启迪。


书籍分享

玉纪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67/

清陈性编撰。是一部论述我国古玉有关知识的专著,全书1卷。书中按出产、名目、色泽、辨伪、质地、制作、沁色、地土、盘功、养损璺、忌油污等条目,分别进行论述。该书所阐述的观点,对古玉研究影响很大。其中的一些术语,目前仍为许多鉴赏家所使用。


勇卢闲诘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68/

清赵之谦撰。刊于清光绪年间刻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该书记叙鼻烟传入我国情况,和鼻烟壶的品类、色彩和技艺等。首刻于1880年,有程秉铦、祁之铄、董沛孟等人之序。


日本访书志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69/

目录书。杨守敬著。清光绪二十三年杨氏邻苏园刊本。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清代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精地理、金石。杨氏自幼嗜书,光绪六年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邀,赴日充随员。一年后黎庶昌继任驻日公使,至光绪十年杨氏回国。时值日本明治天皇十三年至十七年,明治维新之际,轻视传统文化,中国早已失传的珍本秘籍,守敬往往以廉价得之于市肆。或有难得者,恒以随身所带古金石拓片与日人互易,所获颇丰。光绪十年以所获秘籍载归,黄州有屋数十间,皆贮藏充栋。当时每得一书,辄考其原委,撰为书录,积20余册,光绪二十三年刊为《日本访书志》16卷、《补遗》1卷。每书记其写、刻、抄、照之年月,载其版式行款之异同,并录卷帙之完缺、讳字之年代。其刻入《古逸丛书》者亦一一著明。至于搜求之始末及其甘苦,尤再三致意。全书著录236种,多海内久佚之本,实为治古代文献者不可不读之书。杨氏藏书处曰“邻苏园”,曰“观海堂”,其藏书数万卷在杨氏去世后1919年售与政府,藏政事堂。后部分拨归松坡图书馆,其大部则藏于集灵囿。1926年集灵囿图书又拨归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后被运往台湾。杨氏《日本访书志》序曾云:“惊人秘籍尚多未录出者”。1930年王重民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得观杨氏藏书,以数年之力辑为《日本访书志补》1卷,共收46种,皆移录杨氏批校序跋而成,杨氏生前叹为缺憾者,遂成完帙。本书民国十九年故宫博物院排印出版。


遂初堂书目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0/

私人藏书书目。南宋尤袤撰。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遂初堂藏书为近世之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作者作的《益斋书目》,其名与此书不同,但马瑞临《文献通考》引杨序列《遂初堂书目》条下,知为一书。今本无此序,而有毛并一序,魏了翁、陆友仁二跋。此书分经为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分史为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分子为十二门:儒学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分集为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其例略与史志同。惟一书而兼载数本,以资互考,首创版本目录学先河,多为后人仿效。此书无解题,另外还不载诸书卷数及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传写者删削。其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等无类可附者,是从宋代新出现的书籍实际出发,“为例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然此书分类也有不妥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宋人目录存于今者,《崇文总目》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


求古录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1/

一卷。明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思想家、著名学者。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收集材料。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于考证,搜集金石之文,手自抄录。凡是见于方志者不录,现有拓本者不录,近代文集尚存者也不录。上自汉曹全碑,下至明建文霍山碑,共得五十六种。每刻都录全文。沿用洪适《隶释》的体例,志其地理,考立碑之由来。凡古字篆隶,一一注解。其中官职年月,多可与正史相参。如茶荼、準准、张弡等字,可补正字典之讹。顾炎武还另有《金石文字记》,但只载跋尾,不如此书详明。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等。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2/

论文。今人陈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论魏晋两朝清谈之发展演变,后半部分由两晋、南北朝世奉天师道之士大夫对于儒学及佛教之不同态度,论及陶渊明之思想。著者认为,魏末与西晋即清谈之前期,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之异同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清谈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演变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认为陶渊明终生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服膺儒学,却绝不受佛教影响。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创一新自然说,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说既是承袭魏晋清谈演变而来,又是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旧自然说而加以创改。它虽主张“自然”而反对“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仅限于不与当时政治势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刘伶等人之佯狂任诞;亦不似旧自然说过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渊明之思想,实为“外儒内道”。在此以前,历代论陶者,多着眼于文学的批评,而较少侧重于其思想的探讨。本篇就魏晋时代之学术思潮的广度作探讨,从清谈内容的演变与陶氏家传之信仰立论,成一家之言,别开生面。但著者把渊明之思想归结为“外儒内道”,并誉之为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有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本文有1945年9月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所出单行本,今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


文心雕龙译注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3/

《文心雕龙》研究专著。陆侃如、牟世金合著,分上、下两册,由齐鲁书社出版。1962年陆侃如、牟世金合著了《文心雕龙选译》上下册,译注了《文心雕龙》25篇,后来牟世金以此为基础,补译全了其余25篇,对原来的译注也进行了修改,并重新撰写了引论和题解,遂成该著。本专著的注释综采国内外各家《文心雕龙》的译注本之长,准确、翔实。引文以有助于理解原著为主,也引证了部分与旧注不同或为其它注家所未曾引用过的资料。译文用直译方式,准确而流畅。每篇译注的前面都有一段“解题”,说明全篇的主旨。在全书之首的长篇引论,除按原书体系探讨了《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外,还结合介绍在它的研究中存在的重大分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著者认为《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唯物思想基础之上的,“衔华佩实”是刘勰全部理论体系的主干。《文心雕龙》正是以“衔华佩实”为总论,以“论文叙笔”、“割情析采”为纲来建立其创作论和批评论的,这是其理论体系的概貌和基本特点。他们还认为《神思》篇提出的情与物、言与情、言与物三种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这个总纲既显示了创作论的理论体系,也符合以“衔华佩实”为主线的全书总的理论体系,而刘勰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则是批评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沿着“割情析采”这个全书理论体系的总纲而提出的。此外,著者在对全书的认真考察基础上,对研究中的许多分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因此,专著是一部既有着高度的学术价值,又有着广泛的普及性的《文心雕龙》译注本,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的《文心雕龙》读者当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金石经眼录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4/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者所目击,未能详尽言之者,他都根据自己所亲见,一一绘其形状,摹其字画,并其剥蚀缺损之处,亲自钩勒,作成缩本,然后刻在木板上,非常逼真。本书收录自太学石鼓以下,迄于曲阜颜氏所藏汉无名碑阴,共四十七种。牛运震就各碑刻,一一加以详说,注明碑的长宽高矮及所在的地方;凡碑中假借通用字,并加以训释。本书所收录,虽数量较少,范围较窄。但比其有些作者著书只见拓本、或仅据传闻,并非亲见者,自然精核得多。此书于乾隆元年 (1736)出版,书前有褚峻自序。后褚峻又搜集到许多唐碑,另撰下卷。《四库全书》所收为纪昀家藏本。


竹谱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5/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 (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去”。后跟从黄澹游学,见黄澹之父黄华所画墨竹后,兴趣大增;至元初年 (1264)到钱塘,见到黄华之师文湖州的画幅,便专心师学墨竹画。后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的形色情状,辨析精到,作《画竹》、《墨竹》两谱。传世画迹有 《四清》、《墨竹》、《双松》等图。据邓文原《履素斋集》注曰:《竹谱》原为二十卷,后二卷并一卷,成今十卷之 《竹谱》。《竹谱》前有 “竹谱原序”,后分十卷。是书分四门: 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其中 《竹品谱》又详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者、有竹名而非竹者,凡为六品。故卷一为 《竹谱详录》及《画竹谱》,卷二为《墨竹谱》,卷三为《竹态谱》,卷四为《竹品谱》之“全德品”,卷五、卷六为“异形品”之上下,卷七为 “异色品”,卷八为 “神异品”,卷九为“似是而非竹品”,卷十为 “有名而非竹品”。李衎于卷四《竹品谱》中释全德品为“南北俱有,宜入图画者”,异形品为“形状诡怪者”,异色品为“颜色不同者”,神异品为 “神异非常者”。其中卷各有图,广引繁征,颇称淹雅。书中有 “有说而无图者”,自序谓 “与常竹同者则不复图,非阙帙”。《竹谱》是我国绘画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论竹、绘竹著作。有 《知不足斋》本七卷、《说郛》本 (不全)、《画苑》本、《唐宋丛书》本、《八千卷楼》有钞本、《美术丛书》 本,《四库全书》本。


陈氏香谱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6/

《香谱》四卷。宋陈敬撰。陈敬,字子中,河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谱》一书。是书前有至治壬戌(1332)年熊明来序言一篇。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汇成一书。所收内容十分广博,为仿效《齐民要术》首引经典之例,也一味的引经据典,但所引用有关香的词句,却和《香谱》所载之香无大牵涉,关系较大的词句却没有引用,甚至引远而略近。如卷首引《左传》“黍稷馨香”,与《香谱》所言关涉不大。又如郁金香,载说文之说,而《周礼》郁人条下郑康成之注,却遗漏未引。然而因作者汇十一家之说于一书,使已佚之书,赖以相传,对于后世参验考证大有益处。现存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 本等。


名香谱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7/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香谱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8/

《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 (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 (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 (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香谱》外,还有 《老圃集》。《香谱》旧本不著撰人名氏,左圭《百川学海》题为宋洪刍撰,《宋史·艺文志》著录,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载有洪驹父所著 《香谱》,晁公武 《读书志》认为,洪刍《香谱》集古今香法,故 《四库全书》收录 《香谱》时,题为宋洪刍撰。是书上卷分为香之品、香之异两类。香之品,载龙脑香以下四十二品,主要记述各香品的产地、形状、气味、入药可治之病。香之异,载都夷香以下三十八品,主要记述香品的特异之处。如薰枯骨则肌肉皆生的荼芜香,香传百里味积九月的月支香,死尸闻之即活的振灵香,可治百病的齐香等等。下卷分香之事、香之法两类。香之事,主要记载述香以下四十三类与香有关之事。香之法,主要记载蜀王薰御衣等香法二十二种。是书所记较完备,可足资考证。现存《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明刊本、《说郛》本、《格致丛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艺圃搜奇》本等。


燕乐考原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79/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总论,依据历史资料和当时俗乐宫调,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力主四宫七调之说。卷2至卷5,分别论述了宫、商、角、羽四宫各七种调式。卷6是后论及附录。其中“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全书对研究唐、宋燕乐宫调体系颇有参考价值。有《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鼎录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0/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器重。《鼎录》为记载陈代以前历朝帝王、大臣所铸各种鼎类之书。记载从黄帝至陈宣帝所制之鼎,凡四十九事。简略记载制鼎之帝王,制鼎之时间,鼎之形状,所用材料,鼎之名称,鼎上所铸文字及字体,有的还记载了鼎所藏之处。记载臣下所制之鼎,从姜太公至东晋王羲之,凡二十九事。只记载大臣的姓名、官职,鼎名,少数记载了制鼎原因,也不过只言片语。该书旧题虞荔为梁人,考《陈书》列传知其为陈人。其书序文所记夏鼎,应在黄帝条之后,疑为不识者移之书前而作序,可见此书流传既久,屡经窜乱,真伪已不可辨。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出吴协《鼎录》一条,经考证,疑吴协可能因与虞荔字形相近而误。现存 《汉魏丛书》本、《秘笈》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


书学迩言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1/

杨守敬撰。守敬字惺吾,号邻苏老人等,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曾随黎庶昌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归国后任勤成学堂总教长等职。擅长史地、目录、金石文字诸学,工书法。辛亥革命时曾避祸上海,为日本人讲授书艺,因撰《书学迩言》,日本大正十五年刊于东京。又出任参院参政,并著有《日本访书志》、《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寰宇贞石图》等。家富藏书,且多珍本、孤本,卒后归故宫博物院,今存台北。


端溪砚史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2/

清吴兰修撰。三卷。首卷记端州产石各坑;次卷论石质,并详琢砚、藏砚诸法;卷三记开坑及余事。


观石录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3/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经验。书末录卞二济《寿山石记》一篇。另有清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与《观石录》一篇,有“双璧”之誉。


笺纸谱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4/

现存关于唐宋四川地区造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文献。元时四川广都 (今双流) 人费著撰。对四川久负盛名的蜀纸的生产、加工源流和变迁,以及品种名目记述最为系统和详尽。《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 “《笺纸》、《蜀锦》二谱,盖自汉唐以来,二物为蜀中所擅而未有专述其原委者。著因风俗而及土产,稽求名品,胪列颇详,是亦足资考证者矣。”


景德镇陶录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5/

古代瓷器专著。十卷。清蓝浦著,郑廷桂补辑。蓝浦(生卒年不详),字滨南,号耕余先生。江西昌南(今江西景德镇)人。素善文博学。郑廷桂(生卒年不详),字问台。蓝浦门人。卷一图说,卷二清御窑厂恭记、镇器原起,卷三陶务条目,卷四陶务方略,卷五景德镇历代窑考,卷六镇仿古窑考,卷七古窑考、各郡县窑考、外驿窑考,卷八陶说杂编(上),卷九陶说杂编(下),卷十陶录余论。陶务方略详述了景德镇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对研究、了解清代窑业分工有重要文献价值。仿古窑考详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及彩色料,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地与精粗记录甚为详尽。历代窑考简单介绍景德镇唐宋至明清各期的瓷窑。杂论则汇辑了唐宋以来有关景德镇的文献记载。此书是反映当时窑业状况和生产实践的专著,是研究景德镇瓷业发展历史颇具价值的文献资料。成书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通行版本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及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


社会科学概论

在线阅读: https://www.wenshuoge.com/book/4686/

瞿秋白撰。为作者1924年在上海夏令讲学会上的讲稿,1949年天津联合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二章,四万余字。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种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而所谓社会现象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或互相动作;所谓科学即指这些现象都有因果可寻,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推断出一切现象的原因及结果,并求得其共同的因果规律。指出“大致而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此外有政治、法律、道德、宗教、风俗、艺术、哲学、科学,社会便是这种种社会现象及其联系之总和。研究这社会现象之总和——是社会学。”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社会问题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与阐述,指出:“社会基础一定是物质的生产力之状态,社会变易的根本原因必定是生产力之发展”;“物质的经济基础产生精神的社会现象,好像树的发叶开花,并非单供给你主观的欣赏,而是客观的营养传种的作用”。说明社会基本矛盾都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与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的。本书是在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留下评论